最新混凝土裂缝防治措施(大全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混凝土裂缝防治措施篇一

混凝土是现代城市建设中广泛使用的结构材料,但是伴随这类材料的生产研究与应用,混凝土结构的裂缝问题一直受到人们关注。混凝土结构的裂缝不仅影响到结构的美观,也可能影响结构的正常使用与耐久性。当裂缝宽度达到一定数值时,可能危及结构的安全。大量科研和实践都证明了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是不可避免的,科学的要求是将其有害程度控制在允许范围(国家有关规范)内。

2.混凝土结构裂缝成因

混凝土是一种抗拉能力很低的脆性材料,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当发生温度、湿度变化、地基不均匀沉降时,极易产生裂缝。

2.1 材料质量

材料质量问题引起的裂缝是较常见的原因。

2.2 结构受荷

结构受荷后产生裂缝的因素很多,施工中和使用中都可能出现裂缝。如:拆模过早或方法不当、构件堆放、运输、吊装时的垫块或吊点位置不当、施工超载、张拉预应力值过大等等均可能产生裂缝。而最常见的是钢筋混凝土梁、板等受弯构件,在使用荷载作用下往往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普通钢筋混凝土构件在承受了30%—40%的设计荷载时,就可能出现裂缝,肉眼一般不能察觉,而构件的极限破坏荷载往往在设计荷载的1.5倍以上。所以在一般情况下钢筋混凝土构件是允许带裂缝工作的(这类裂缝有的文献称之为无害裂缝)。在钢筋混凝土设计规范中,分别不同情况规定裂缝的最大宽度为0.2mm~0.3mm,对那些宽度超过规范规定的裂缝,以及不允许开裂的构件上出现裂缝,则应认为有害,需加以认真分析,慎重处理。

2.3 设计构造

结构构件断面突变或开洞、留槽引起应力集中;构造处理不当、现浇主梁在搁次梁处如没有设附加箍筋、或附加吊筋以及各种结构缝设置不当等因素容易导致混凝土开裂。

2.4 温度变形

混凝土是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当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就会产生温度变形,由此产生附加应力,当这种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裂缝。在工程中,这类裂缝较多见,譬如现浇屋面板上的裂缝,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等。

2.5 湿度变形

混凝土在空气中结硬时,体积会逐渐减小,称为干缩。收缩裂缝较普遍,常见于现浇墙板式结构、现浇框架结构等,通常是因为养护不良造成。

2.6 地基变形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造成开裂主要原因是不均匀沉降。裂缝的大小、形状、方向决定于地基变形的情况,由于地基变形造成的应力相对较大,使得裂缝一般是贯穿性的。

2.7 施工工艺

(1)混凝土是一种人造混合材料,其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成型后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程度。因此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浇灌、振实各道工序中的任何缺陷和疏漏,都可能是裂缝产生的直接或间接成因。(2)水分蒸发、水泥结石和混凝土干缩通常是导致混凝土裂缝的重要原因。(3)模板构造不当,漏水、漏浆、支撑刚度不足、支撑的地基下沉、过早拆模等都可能造成混凝土开裂。施工过程中,钢筋表面污染,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太大,浇灌中碰撞钢筋使其移位等都可能引起裂缝。(4)混凝土养护,特别是早期养护质量与裂缝的关系密切。早期表面干燥或早期内外温差较大更容易产生裂缝。

2.8 徐变

混凝土徐变造成开裂或裂缝发展的例子工程中也很常见。据文献记载受弯构件截面混凝土受压徐变,可以使构件变形增加2倍~3倍;预应力结构因徐变会产生较大的应力损失,降低了结构的抗裂性能。

3.混凝土结构裂缝的预防措施

通过以上分析,在工程裂缝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可以通过设计手段、施工手段来克服的。

3.1 材料方面措施

(1)水泥

根据工程条件不同,尽量选用水化热较低、强度较高的水泥,严禁使用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

(2)粗骨料:适用表面粗糙、级配良好、空隙率小、无碱性反应;有害物质及泥土含量和压碎指标值等满足相关规范及技术规范规定。

(3)细骨料:一般采用天然砂。宜用颗粒较粗、空隙较小的2区砂、对运送混凝土宜选用中砂;所选的砂有害物质及混凝土含量和坚固指标等应满足相关规范及技术规程规定。

(4)外掺加料:宜采用减水剂及膨胀剂等外加剂,以改善混凝土工作性能,降低用水量,减少收缩。

3.2 混凝土配料、搅拌、运输及浇筑措施

(1)配合设计应尽量采有低水灰比、低水泥用量、低用水量。投料计量应准确,搅拌时间应保证;禁止任意增加水泥用量。

(2)混凝土运输过程中,车鼓保持在每分钟约6转,并到工地后保持搅拌车高速运转到4至5分钟,以使混凝土浇筑前充分再次混合均匀。如遇塌落度有所损失,可以掺一定的外加剂以达到理想效果。

(3)浇筑分层应合理,振捣应均匀、适度、不得随意留置施工缝。

3.3 设计方面措施

(1)建筑平面造型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力求简单,平面复杂的建筑物,容易产生扭曲等附加应力而造成墙体及楼板开裂;控制建筑物的长高比,增强整体刚度和调整不均匀沉降的能力。

(2)正确设置变形缝,位置和宽度选择要适当,构造要合理。

(3)合理地调整各部分承重结构的受力情况,使荷载分布均匀,尽量防止受力过于集中。

(4)限制伸缩缝间距。对体形复杂、地基不均匀沉降值大的建筑物更应严格控制,可以和其它结构缝合并使用。

(5)构件配筋要合理,间距要适当。断面较大的梁应设置腰筋。大跨度、较厚的现浇板,上面中心部位宜配置构造钢筋。主梁在集中应力处,宜增加附加横向钢筋。

(6)减少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在基础设计中可以采取调整基础的埋置深度,不同的地基计算强度和采用不同的垫层厚度等方法,来调整地基的不均匀变形。

(7)层层设置圈梁、构造柱,可以增加建筑物的整体性,提高砖石砌体的抗剪、抗拉强度,防止或减少裂缝。

3.4 施工方面措施

(1)模板工程的模板构造要合理,以防止模板各构件间的变形不同而导致混凝土裂缝;模板和支架要有足够的刚度,防止施工荷载作用下,模板变形过大造成开裂;合理掌握拆模时机,尽可能不要错过混凝土水化热峰值,即不要错过最佳养护介入时机。

(2)合理设置后浇带,较长的墙、板、基础等结构和主楼与裙房之间等高低层错落处,均应设置后浇带。

(3)加强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并适当延长养护时间,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变形。

(4)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做好温度测控工作,采取有效的保温措施,保证构件内外温差不超过规定。

(5)钢筋绑扎位置要正确,保护层厚度要尽量准确,不要超出规范规定;钢筋表面应洁净,钢筋代换必须考虑对构件抗裂性能的影响。

(6)加强地基的检查与验收,复杂地基,应做补充勘探。异常地基处理必须谨慎,尽可能使其处理后的承载力与本工程正常地基承载力相同或相近。

(7)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当相邻建(构)筑物间距较近时,一般应先施工较深的基础,以防基坑开挖破坏已建基础的地基础。当建(构)筑物各部分荷载相差较大时,一般应施工重、高部分,后施工轻、低部分。

4.结束语

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控制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经过设计、监理、施工及使用方等多方面的配合。经过上述综合措施的控制,能够避免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裂缝的产生或者使裂缝尽可能将其有害程度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

混凝土裂缝防治措施篇二

混凝土的养护及裂缝预防措施

curing of concrete and prevention measures of cracks in

姓名

班级

学号

name class student id 摘 要:混凝土拌合物浇筑成型后应及时进行养护。养护的目的是为混凝土正常硬化创造必要的温度、湿度条件,防止收缩开裂,保证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

concrete pouring molding should be timely nance is designed for normal hardening concrete to create the necessary temperature, humidity, prevent the shrinkage and cracking of concrete, guarantee reach the requirements of design strength

关键词: 自然养护natural conservation;加热养护heat conservation;太阳能养护solar energy conservation;裂缝crack;预防措施prevention measures

(一)自然养护

自然养护是指在日平均气温高于5℃的自然条件下对混凝土采取的覆盖、浇水、挡风、保温等的养护措施。

1、覆盖浇水

对已浇筑完毕的混凝土应加以覆盖和浇水,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后的12h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和浇水。

(2)混凝土浇水养护时间,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水泥或矿渣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d,对掺有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对采用其它品种水泥时,混凝土的养护应根据所用的水泥的技术性能确定。

(3)浇水次数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4)混凝土养护用水应与拌制用水相同。(5)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不得浇水。

2、塑料薄膜养护

采用塑料薄膜养护,混凝土敞露的全部表面用塑料布覆盖严密,并应保持塑料布内有凝结水。

如在混凝土表面不便浇水或覆盖时,宜涂刷或喷洒养护层,如薄膜养生液,形成不透水的塑料薄膜,使混凝土表面密封养护,能防止混凝土内部水分蒸发,保证水泥充分水化。

(二)加热养护

1、蒸汽养护

蒸汽养护又称常压蒸养,是将浇筑的混凝土构件放在封闭的养护室内,如养护坑、窑等,然后通入蒸汽,使混凝土构件在较高的温、湿度条件下迅速硬化,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

2、热膜养护

热膜养护是蒸汽不与混凝土接触,而是喷射到模板后加热模板,热量通过模板传递给混凝土。此法加汽量少,加热均匀,可用于现浇框架结构柱、墙体或预制构件等的养护。

(三)太阳能养护

利用太阳能养护混凝土制品,工艺简便,投资少,节约能源,技术经济效果好,适用于中小型预制构件厂的制造和应用。

混凝土养护容易出现的质量通病就是裂缝及强度受损。

裂缝存在是混凝土工程的隐患,例如表面细微裂缝及易吸收侵蚀性气体或水分。当气温低于–3℃时,水分结冰后膨胀,会进一步扩大裂缝宽度和深度。如此循环扩大,将影响整个工程的安全。深度较宽的裂缝,受水分和气体侵入会直接锈蚀钢筋。锈蚀膨胀后的体积比原来体积胀大7倍,会加剧裂缝的发生,将引起保护层的剥落,使钢筋不能有效的发挥作用。深裂缝会使结构整体受到破坏。由此可知,裂缝的存在会明显地降低结构构件的承载力、持久强度和耐久性,有可能使结构在未达到设计要求的荷载之前就造成破坏。

裂缝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往往由多种综合因素所构成,除承受荷载或外力冲击形成裂缝外,在施工过程中形成裂缝一般有以下几种:  塑性收缩裂缝

1、现象:塑性收缩裂缝简称塑性裂缝,多在新浇筑的基础、墙体、梁、板暴露于空气中的上表面出现,形状接近直线,长短不一,互不贯通,类似干燥的泥浆面。大多在混凝土初凝后(一般在浇筑后4h左右),当外界气温高,风速大,气候很干燥的情况下出现。

2、原因分析:

(1)混凝土浇筑后表面没有及时覆盖,受风吹日晒,表面游离水分蒸发过快,产生急剧的体积收缩,而此时混凝土的早期强度过低,不能抵抗这种变形应力而导致开裂。

(2)使用收缩率较大的水泥,水泥用量过多,或使用过量的粉砂,或混凝土水灰比过大。

(3)混凝土流动性过大,模板、垫层过于干燥,吸水大。

(4)浇筑在斜坡上的混凝土由于重力作用有向下流动的倾向,也是导致这类裂缝出现的因素。

3、预防措施:

(1)配制混凝土时,应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减少空隙率和砂率,同时要捣固密实,以减少收缩量,提高混凝土早期的抗裂强度。

(2)浇筑混凝土之前,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避免吸收混凝土中的水分。(3)混凝土浇筑后,对裸露表面应及时用潮湿材料覆盖,认真养护,防止强风吹袭和裂日暴晒。

(4)在气温高,湿度低或风力大的天气施工,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早进行喷水养护,使其保持湿润:分段浇筑的混凝土,宜浇完一段养护一段。在炎热的季节,要加强表面抹压和养护。

(5)在混凝土表面喷一遍氯偏乳液养护剂,或覆盖塑料薄膜或湿草袋,使水分不易蒸发。

 干燥收缩裂缝

1、现象:干燥收缩裂缝简称干缩裂缝,它的特征为表面性的、宽度较细、没有规律性、裂缝分布不均。

2、原因分析:

(1)混凝土结构成型后,没有覆盖养护,受到风吹日晒,表面水分散失快。体积收缩大,而内部湿度变化很小,收缩也很小,因而表面收缩变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出现拉应力,引起混凝土表面开裂。

(2)混凝土结构长期裸露在露天,未及时回填土或封闭,处于时干时湿的状态,使表面温度经常发生剧烈变化。

(3)采用含泥量较大的粉砂配制混凝土,收缩大,抗拉强度低。(4)混凝土经过度振捣,表面形成水泥含量较多的砂浆层,使收缩量增大。

3、预防措施:

(1)混凝土水泥用量、水灰比和砂率不能过大,提高粗骨料含量,以降低干缩量。

(2)严格控制砂石含泥量,避免使用过量粉砂。

(3)混凝土应振捣密实,但避免过度振捣;在混凝土初凝前进行二次抹压。(4)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并适当延长养护时间。暴露在露天的混凝土应及早回填土封闭,避免发生大的湿度变化。 温度裂缝

1、现象:温度裂缝又称温差裂缝,温度裂缝走向无一定的规律性。

2、原因分析:表面温度裂缝,多由于温差较大引起的。混凝土结构构件,特别是大体积混凝土基础浇筑后,在硬化期间水泥释放出大量的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使混凝土表面和内部温并差较大。当温度产生非均匀的降温差时(如施工过程中注意不够而过早的拆除模板;冬季施工过早的拆除保温层或受到寒潮袭击),将导致混凝土表面温度急剧变化而产生较大的降温收缩,此时表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将产生很大的拉应力,而混凝土早期抗拉强度较低,因而出现裂缝。

3、预防措施:加强混凝土的养护和保温,控制结构与外界的温度差在25℃范围以内,混凝土浇筑后裸露表面及时喷水养护,夏季应适当延长养护时间,以提高混凝土的抗裂能力。冬季应适当延长保温和拆膜时间,使其缓慢降温,以防温度骤变,温差过大而引起裂缝。

(1)尽量选用低热水泥或中热水泥(如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配制混凝土;或混凝土中掺加适量粉煤灰或减水剂(木质磺酸钙、mf等);或利用混凝土的后期强度(90~180d),以降低水泥用量,减少水化热量。选用级配良好的骨料,并严格控制砂、石子的含泥量,降低水灰比(0.6以下);加强振捣,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和抗拉强度。

(2)在混凝土中掺加缓凝剂,减缓浇筑速度,以利于散热。在设计允许的情况下,可掺入不大于混凝土体积25%的块石,以吸收热量,并节省混凝土。(3)避开炎热的天气浇筑大体积混凝土。如必须在炎热天气浇筑时,应采用冰水或搅拌水中掺加冰屑拌制混凝土;对骨料设简易遮阳装置或进行喷水预冷却;运输混凝土应防日晒,以降低混凝土搅拌和浇筑温度。(4)浇筑薄层混凝土,每层浇筑厚度控制不大于30cm,以加快热量的散发,并使温度分布较均匀,同时便于振捣密实,以提高弹性模量。

(5)大型设备基础采取分块分层浇筑(每层间隔时间为5~7d),分块厚度为1.0~1.5m,以利于水化热的散发并减少约束作用。对较长的基础和结构,采取每隔20~30m留一条0.5~1.0m宽的间断后浇缝,钢筋仍保持连续不断,30d后再用掺有uea微膨胀细石混凝土填灌密实,以消减温度收缩应力。

(6)加强早期养护,提高抗拉强度。混凝土浇筑后,表面及时用塑料薄膜、草垫等覆盖,并洒水养护;深坑基础可采取灌水养护。夏季适当延长养护时间。在寒冷季节,混凝土表面应采取保温措施,以防寒潮袭击。对薄壁结构要适当延长拆模时间,使之缓慢地降温。拆模时,块体中部和表面温差控制不大于20℃以防止急剧冷却,造成表面裂缝;基础混凝土拆模后应及时回填。

(7)加强温度管理。混凝土拌制时温度要低于25℃;浇筑时要低于30℃。浇筑后控制混凝土与大气温度差不大于25℃,混凝土本身内外温差在20℃以内;加强养护过程中的测温工作,发现温差过大,及时覆盖保温,使混凝土缓慢地降温,缓慢地收缩,以有效地发挥混凝土徐变特性,降低约束应力,提高结构抗拉能力。

参考文献:

① 作者

彭圣洁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

2002 ② 作者

李业兰

《建筑材料》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③ 作者

丁学文

《混凝土与混凝土制品》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④ 作者

林文虎

姚刚

《混凝土钢结构工程施工手册》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混凝土裂缝防治措施篇三

浅谈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原因及预防措施

通过近几年来的现场实践,及查阅相关的技术资料,对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现场混凝土温度的控制和预防裂缝的措施进行简要的阐述。

一、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

混凝土中产生的裂缝有多种原因,主要是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混凝土的脆性和不均匀性,原材料不合格(如碱骨料反映),模板变形,基础不均匀沉降等。混凝土硬化期间水泥放出大量水热化热,内部温度不段上升,在表面引起拉应力,后期在降温过程中,由于受到基础或老混凝上的约束,又会在混凝土内部出现拉应力,当这些拉应力超出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时,即会出现裂缝。许多混凝土的内部湿度变化很小或变化较慢,但表面湿度可能变化较大或发生剧烈变化。如养护不周、时干时湿,表面干缩形变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也往往导致裂缝。混凝土是一中脆性材料,拉抗强度是抗压强度的1/10左右,短期加荷时的极限拉伸变形也只有(0.6~1.0)×104,长期加荷时的极限拉伸变形也只有(1.2~2.0)×104.由于原材料不均匀,水灰比不稳定,及运输和浇注过程中的离析现象,在同一块混凝土中其拉强度又是不均匀的,存在着许多抗拉能力很低,易于出现裂缝的薄弱部位。在钢筋混凝土中,拉应力只要是由钢筋来承担,混凝土只是承受压应力。在素混凝土内或钢筋混凝上的边缘部位如果结构出现了拉应力,则须依靠混凝土自身承担。一般设计中均要求不出现拉应力或者只出现很小的拉应力,但是在施工中混凝土由最高温度冷却到运转时期的稳定温度,往往在混凝土内部引起相当大的拉应力,因此掌握温度应力的变化规律对于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极为重要。

二、温度应力的分析

温度应力的形成过程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早期:自浇筑混凝土开始至水泥放热基本结束,一般约30天。这个阶段有两个特征,一是水泥放出大量的水化热,二是混凝土上弹性模量的急剧变化,由于弹性模量的变化,这一时期在混凝土内形成残余应力。

(2)中期:自水泥放热作用基本结束时起至混凝土冷却到稳定温度时止,这个时期中。温度应力主要是由于混凝土的冷却及外界气温变化所引起,这些应力与早期形成的残余应力相叠加,在此期间混凝土上的弹性模量变化不大。

(3)晚期:混凝土完全冷却以后的运转时期。温度应力主要是外界气温变化所引起,这些应力与前两种的残余应力相叠加。

根据温度应力引起的原因可分为两类:

(1)自生能力:没有任何约束或完全静止的结构,如果内部温度是非线性分布的,由于结构本身互相约束而出现的温度应力。例如,桥梁墩身,结构尺寸相对较大,混凝土冷却时表面的温度低,内部温度高,在表面出现拉应力,在中间出现压应力。

(2)约束能力:结构的全部或部分边界受到外界的约束,不能自由变形而一起的应力,如箱梁顶板混凝土和护拦混凝土;这两种温度应力往往和混凝土上的干缩所引起的应力共同作用;想要根据已知的温度准确分析出温度应力的分布、大小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在大多数情况下,需要依靠模型试验或数值计算,混凝土的徐变使温度应力有相当大的松弛,计算温度应力时,必须考虑徐变的影响,具有计算这里就不在细述。

三、温度的控制和防止裂缝的措施

为了防止裂缝,可以从控制温度和改善约束条件两个方面着手,现场常用的措施如下:

(1)采用改善骨料级配,用干硬性混凝土,掺混合料,加引气剂或塑化剂等措施以减少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

(2)搅拌混凝土时加水或用水将碎石冷却以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

(3)热天浇筑混凝土时减少浇筑厚度,最好控制在500mm以内,以便于表面散热;第二层浇筑必须在第一段砼初凝前浇筑完毕。

(4)根据混凝土浇注面积,在混凝土上中下部设置一定数量测温管,定时测定内外温度,前4天每2h测一次,5-7天每4h测一次,8-15天每天一次,并及时记录,确保混凝土内外温差控制在25.以内,做到及时观察,出现温度超偏,可通过调整养护方式来降低温差。

(5)规定合理的拆模时间,以免混凝土表面发生急剧的温度梯度,加强保温养护措施,现场通常采取措施为混凝土浇注后先覆盖一层塑料薄膜,用麻袋装锯末,厚度80~100㎜进行中层覆盖,最后覆盖1-2层100mm厚岩棉被。

(6)夏季施工中长期暴露的混凝土浇筑块表面及侧边,设置专人撒水养护时间不少于14d,有条件的应对基础侧边进行覆土掩盖,避免内部水分蒸发过快,产生裂缝。

改善约束条件的措施是:

(1)合理地分区分块。

(2)避免基础过大起伏。

(3)合理的安排施工工序,避免过大的高差和侧面长期暴露。

此外,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提高抗裂能力,加强养护,防止表面干缩,特别是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对防止裂缝是十分重要,应特别主注意避免产生贯穿裂缝,出现后要恢复其结构的整体性是十分困难的,因此施工中应以预防贯穿性裂缝的发生为主。

在混凝土浇筑初期,由于水化热的散发,表面引起相当大的拉应力,此时表面温度亦较气温为高,此时拆除模板,表面温度骤降,必然引起温度梯度,从而在表面附加一拉应力,与水化热应力叠加,再加上混凝土干缩,表面拉应力达到很大的数值,就有导致裂缝的危险。但如果在拆除模板后及时在表面覆盖一些轻型保温材料,如泡沫海绵等,对于防止混凝土表面产生过大的拉应力,具有显著的效果。加筋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影响很小,因为大体积混凝土的含筋率极低,只是对一般钢筋混凝土有影响。在温度不太高及应力低于屈服极限的条件下,钢的各项性能是稳定,而与应力状态、时间及温度无关。钢的线胀系数与混凝土的线胀系数相差很小,在温度变化时两者间只发生很小的内应力。由于钢的弹性模量为混凝土弹性模量的7~15倍,当内混凝土应力达到抗拉强度而开裂时,钢筋的应力将不超过 100~200kg/cm2,因此,在混凝土中想要利用钢筋来防止细小裂缝的出现很困难,但加筋后结构内的裂缝一般就变的数目多、间距小、宽度与深度较小了。为了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防止开裂,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正确使用外加剂也是减少开裂的措施之一,例如使用减水防裂剂,笔者在实践中总结出其主要作用为:

(1)混凝土中存在大量的毛细孔道,水蒸发后毛细管中产生毛细管张力,使混凝土干缩变形。增大毛细孔径可降低毛细管表面张力,但会使混凝土强度降低。

(2)水灰比是影响混凝土收缩的重要因素,使用减水防裂剂可使混凝土用水量减少25%.(3)水泥用量也是混凝土收缩率的重要因素,掺加减水防裂剂的混凝土在保持混凝土强度的条件下可减少15%的水泥用量,其体积用增加骨料用量来补充。

(4)掺加减水防裂剂可以改善水泥浆的稠度,减少混凝土泌水,减少沉缩变形。

(5)外加剂混凝土和易性好,表面易摸平,形成微膜,减少水分蒸发,减 少干燥收缩。

许多外加剂都有缓凝、增加和易性、改善塑性功能,我们在工程实践中应多进性这方面的研究,比单纯改善外部条件,可能会更加简洁、经济。

四、混凝土的早期养护

实践证明,混凝土常见的裂缝,大多数是不同深度的表面裂缝,其主要原因是温度梯度造成的,寒冷地区的温度骤降也是容易形成裂缝的。因此说混凝土的保温对防止表面早期裂缝尤其重要;从温度应力观点出发,现场保温应达到下述要求:

(1)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度差及混凝土表面梯度,防止表面裂缝。

(2)防止混凝土超冷,应该尽量设法使混凝土的施工期最低温度不低于混凝土的使用期的稳定温度。

(3)防止老混凝土过冷,以减少新老混凝土间的约束。

新浇混凝土中所含水分完全可以满足水泥水化的要求而有余。但由于蒸发等原因常常引起水分损失,从而推迟或防碍水泥的水化,表面混凝土最容易而且直接受到这种不利影响。因此混凝土浇筑后的最初几天是养护的关键时期,在施工中应该切实重视起来。

五、结束语

以上对混凝土的施工温度与裂缝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初步探讨,虽然现在对于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和计算方法有不同的理论,但对于具体的预防和改善措施意见还是比较统一,同时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也是比较好的,具体施工中要靠我们多观察、多比较,出现问题后多分析、多总结,结合多种预防处理措施,混凝土的裂缝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河南六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周峰、凯瑞房地产置业有限公司 左高伟)

混凝土裂缝防治措施篇四

施工论文:浅谈混凝土施工的裂缝与预防措施 【摘 要】工程质量是决定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质量的优劣对工程建成后的使用有直接影响,控制工程建设质量是参建各方工作的重点及共同的职责。近几年来,我国基础建设迅速发展,各地兴建了大量的混凝土建筑,但混凝土裂缝现象极为普遍,裂缝的存在不仅影响到砼结构强度、整体性和耐久性,甚至引起严重渗漏,影响并缩短建筑物的使用寿命,成为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和结构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如何预防、控制砼裂缝,是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中普遍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施工;裂缝;温度;应力;措施

on the concrete cracks and prevention measures wang qing-feng1,chen xiao-min2( coal and electricity co., build at the chemical salt hebi henan 458000;

cheong construction co., ltd hebi henan 458000)【abstract】construction project quality is to determine the key to success, the quality of the pros and cons of the project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the use of direct influence and control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is the focus of the parties participa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and common recent year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infrastructure, built around a large concrete building, but a very common phenomenon of concrete cracks, the presence of cracks in concrete not only affects the structural strength, integrity and durability, and even cause serious leakage, and reduce the impact life of the building, thus affecting the normal use of the building and structural safety of the main factors, prevention, control cracks in concrete, is a modern building construction issues of common concern.【key words】construction;cracks;temperature;stress;measures 1.绪论

随着混凝土商品化及泵送混凝土技术的大量推广,水泥混凝土施工在现代工程建设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在今天,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的裂缝较为普遍,尽管我们在施工中采取各种措施,小心谨慎,但裂缝仍然时有出现。

混凝土是一种由骨料、水泥、水及其他外加剂混合而形成的非均质脆性材料。由于混凝土施工和本身变形、约束等一系列问题,硬化成型的混凝土中存在着众多的微孔隙、气穴和微裂缝,由于这些初始缺陷的存在使混凝土呈现出一些

非均质的特性。微裂缝通常是一种无害裂缝,对混凝土的承重、防渗及其他一些使用功能不产生危害。但是在混凝土受到荷载、温差等作用之后,微裂缝就会不断的扩展和连通,最终形成肉眼可见的宏观裂缝,也就是混凝土工程中常说的裂缝。此种裂缝对结构影响很大,应尽量避免出现。为控制砼产生裂缝,尤其是宏观裂缝,有必要找出裂缝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裂缝的发生。

2.温度裂缝的原因

混凝土中产生裂缝有多种原因,突发性的外力,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混凝土的脆性和不均匀性,以及结构不合理,原材料不合格(如碱骨料反应),模板变形,基础不均匀沉降,养护环境不当和化学作用引起的裂缝等。施工中遇到的主要是温度裂缝,因此本文简要阐述施工中混凝土温度裂缝的成因和预防措施做一探讨。在大体积混凝土中,温度应力及温度控制具有重要意义。这主要是由于两方面的原因。首先,在施工中混凝土常常出现温度裂缝,影响到结构的整体性和耐久性。其次,在运转过程中,温度变化对结构的应力状态具有显著的不容忽视的影响。

2.1 裂缝的成因 混凝土硬化期间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在表面引起拉应力。后期在降温过程中,由于受到基础或老混凝上的约束,又会在混凝土内部出现拉应力。气温的降低也会在混凝土表面引起很大的拉应

力。当这些拉应力超出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时,即会出现裂缝。许多混凝土的内部湿度变化很小或变化较慢,但表面湿度可能变化较大或发生剧烈变化。如养护不周、时干时湿,表面干缩形变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也往往导致裂缝。混凝土是一种脆性材料,抗拉强度是抗压强度的1/10左右,由于原材料不均匀,水灰比不稳定,及运输和浇筑过程中的离析现象,在同一块混凝土中其抗拉强度又是不均匀的,存在着许多抗拉能力很低,易于出现裂缝的薄弱部位。在钢筋混凝土中,拉应力主要是由钢筋承担,混凝土只是承受压应力。在素混凝土内或钢筋混凝上的边缘部位如果结构内出现了拉应力,则须依靠混凝土自身承担。但是在施工中混凝土由最高温度冷却到运转时期的稳定温度,往往在混凝土内部引起相当大的拉应力。有时温度应力可超过其它外荷载所引起的应力,因此掌握温度应力的变化规律对于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极为重要。温度裂缝的走向通常无一定规律,大面积结构裂缝常纵横交错;梁板类长度尺寸较大的结构,裂缝多平行于短边;深入和贯穿性的温度裂缝一般与短边方向平行或接近平行,裂缝沿着长边分段出现,中间较密。裂缝宽度大小不一,受温度变化影响较为明显,冬季较宽,夏季较窄。高温膨胀引起的混凝土温度裂缝是通常中间粗两端细,而冷缩裂缝的粗细变化不太明显。此种裂缝的出现会引起钢筋的锈蚀,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混凝土的抗冻融、抗渗

能力等。

2.2 混凝土温度应力的分析 根据温度应力的形成过程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2.2.1 早期 自浇筑混凝土开始至水泥放热基本结束,一般约30天。这个阶段的两个特征,一是水泥放出大量的水化热,二是混凝上弹性模量的急剧变化。由于弹性模量的变化,这一时期在混凝土内形成残余应力。

2.2.2 中期 自水泥放热作用基本结束时起至混凝土冷却到稳定温度时止,这个时期中,温度应力主要是由于混凝土的冷却及外界气温变化所引起,这些应力与早期形成的残余应力相叠加,在此期间混凝上的弹性模量变化不大。

2.2.3 晚期 混凝土完全冷却以后的运转时期。温度应力主要是外界气温变化所引起,这些应力与前两种的残余应力相迭加。

2.3 温度应力分类:

2.3.1 自生应力 边界上没有任何约束或完全静止的结构,如果内部温度是非线性分布的,由于结构本身互相约束而出现的温度应力。例如,桥梁墩身,结构尺寸相对较大,混凝土冷却时表面温度低,内部温度高,在表面出现拉应力,在中间出现压应力。

2.3.2 约束应力 结构的全部或部分边界受到外界的约

束,不能自由变形而引起的应力。如箱梁顶板混凝土和护栏混凝土。这两种温度应力往往和混凝土的干缩所引起的应力共同作用。

3.混凝土裂缝预防措施

3.1 减轻温度应力 减轻温度应力可以从控制温度和改善约束条件两个方面着手。

3.1.1 控制温度的措施如下: 采用改善骨料级配,用干硬性混凝土,掺混合料,加引气剂或塑化剂等措施以减少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拌合混凝土时加水或用水将碎石冷却以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热天浇筑混凝土时减少浇筑厚度,利用浇筑层面散热;在混凝土中埋设水管,通入冷水降温;规定合理的拆模时间,气温骤降时进行表面保温,以免混凝土表面发生急剧的温度梯度;施工中长期暴露的混凝土浇筑块表面或薄壁结构,在寒冷季节采取保温措施;

3.1.2 改善约束条件的措施是: 合理地分缝分块;避免基础过大起伏;合理的安排施工工序,避免过大的高差和侧面长期暴露;

3.2 正确使用外加剂 为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防止开裂,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正确使用外加剂也是减少开裂的措施之一。掺加外加剂可使混凝土密实性好,可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抗碳化性,减少碳化收缩。掺外加剂混凝土和易性好,表面易摸平,形成微膜,减少水分蒸发,减少干燥收缩。

许多外加剂都有缓凝、增加和易性、改善塑性的功能,比单纯的靠改善外部条件,会更加简捷、经济。

例如使用减水防裂剂,总结其主要作用为:水灰比是影响混凝土收缩的重要因素,使用减水防裂剂可使混凝土用水量减少25%。减水防裂剂可以改善水泥浆的稠度,减少混凝土泌水,减少沉缩变形。提高水泥浆与骨料的粘结力,提高的混凝土抗裂性能。混凝土在收缩时受到约束产生拉应力,当拉应力大于混凝土抗拉强度时裂缝就会产生,减水防裂剂可有效的提高的混凝土抗拉强度,大幅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掺减水防裂剂后混凝土缓凝时间适当,在有效防止水泥迅速水化放热基础上,避免因水泥长期不凝而带来的塑性收缩增加。

3.3 养护 养护不好不仅对混凝土强度影响很大,还极易产生裂缝。养护的方法很多,不管采用哪种方法,能使混凝土保持湿养,散发水分越慢越好。采用塑料薄膜进行封闭式的养护方法较为理想,即简单、养护效果好,并能充分利用施工余水进行养护。采用塑料薄膜进行封闭式养护法,由于塑料透水率很低,又能保温,不仅充分利用了施工余水进行养护,而且对减少收缩裂缝起着重要作用。

混凝土的早期养护,主要目的在于保持适宜的温湿条件,以达到两个方面的效果,一方面使混凝土免受不利温度、湿度变形的影响,防止有害的冷缩和干缩。一方面使水泥水

化作用顺利进行,以期达到设计的强度和抗裂能力。

3.4 施工方法 对软硬地基,应采取必要的防沉降措施,以避免出现沉降裂缝。防止沉降裂缝,施工前应进行必要的夯实和加固;保证模板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且支撑牢固,并使地基受力均匀;防止混凝土浇灌过程中地基被水浸泡;模板拆除的时间不能太早,且要注意拆模的先后次序。冬季施工注意防冻,基础部分要及时回填、保温,防止冻胀裂缝。拆模时防止受到剧烈冲击、振动,钢模采用有效的隔离剂。

3.5 其它预防措施 合理确定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配合比对干缩率影响很大,单位用水量、水泥用量和含砂率越大,混凝土干缩率也越大。选定骨料最佳级配方案,减少空隙率,使混凝土获得最密实的体积。依靠混凝土本身的密实性达到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减小收缩裂缝的目的。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提高抗裂能力,加强养护,防止表面干缩,特别是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对防止裂缝是十分重要,应特别注意避免产生贯穿裂缝,出现后要恢复其结构的整体性是十分困难的,因此施工中应以预防贯穿性裂缝的发生为主。

混凝土的振捣:实行快插慢拔、分层振捣的振捣方法。振捣上一层时插入下一层混凝土5c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通过二次振捣可以使混凝土更加密实,对提高混凝土的抗拉能力很有力。

4.结论

混凝土施工的裂缝是混凝土结构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由于它的出现会降低建筑物的抗渗能力和承载能力,影响到砼结构强度及砼结构的整体性和耐久性,甚至引起严重渗漏,影响并缩短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因此对混凝土的各类裂缝要区别对待、认真研究,并在施工中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来预防裂缝的出现和扩大,保证建筑物和结构安全、稳定地使用。温度变化对结构的应力状态具有显著、不容忽视的影响,施工过程中主要预防温度裂缝,在大体积混凝土中,温度应力及温度控制具有重要意义,还应对施工进行严密的组织,严格管理,以保证工程质量。具体施工管理中我们要多观察、多比较,出现问题后多分析、多总结,采取多种处理办法和预防措施。

混凝土裂缝防治措施篇五

裂缝预防措施

1.塑性收缩裂缝预防措施

⑴ 配制混凝土时,应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减小空隙率和砂率;同时,要捣固密实,以减少必缩量,提高混凝土时期的抗裂强度。

⑵ 浇筑混凝土前,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避免吸收混凝土中的水分。

⑶ 混凝土浇筑后,对裸露表面应及时用潮湿材料覆盖,认真养护,防止强风吹袭和烈日暴晒。⑷ 在气温高、湿度低或风速大的天气施工,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早进行喷水养护,使其保持湿润;分段浇筑混凝土宜浇完一段,养护一段。在炎热季节,要加强表面的抹压和养护。⑸ 在混凝土表面喷一度氯偏乳液养护剂,或覆盖塑料薄膜或湿草袋,使水分不易蒸发。⑹ 加设挡风设施,以降低作用于混凝土表面的风速。

⑺浇筑混凝土后及时覆盖养护,增加环境湿度,如出现裂缝在混凝土终凝前进行二次抹面,然后及时洒水或覆盖。一般的塑性沉落裂缝和塑性收缩裂缝都属于非结构性裂缝,对结构性能无大影响,gb50164-92《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中也有明确规定。塑性沉落和收缩有时没有明显区别,交织在一起,混凝土所用原材料质量有一定影响,但不起决定作用。18.5.2 沉降收缩裂缝预防措施

⑴ 加强混凝土配制和施工操作控制,不使水灰比、砂率、坍落度过大;振捣要充分,但避免过渡。⑵ 对于截面相差较大的混凝土构筑物,可先浇筑较深部位,静停2.~3h,待沉降稳定后,再与上部薄截面混凝土同时浇筑,以避免沉降过大导致裂缝。⑶ 在混凝土硬化前保持塑性时,再对表面抹压一遍。⑷ 适当增加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18.5.3干燥收缩裂缝预防措施

⑴ 混凝土水泥用量、水灰比和砂率不能过大;提高粗骨料含量,以降低干缩量 ⑵ 严格控制砂石含泥量,避免使用过量粉砂。

⑶ 混凝土应振捣密实,但避免过度振捣;在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进行二次抹压,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减少收缩量。

⑷ 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并适当延长养护时间。暴露在露天的混凝土应及早回填土或封闭,避免发生过大的湿度变化。18.5.4 温度裂缝预防措施 ⑴ 一般结构预防措施

1)合理选择原材料和配合比,采用级配良好的石子;砂、石子泥量控制在规定范围内;在混凝土中掺加减少剂,降低水灰比;严格施工,分层浇筑振捣密实,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2)细长结构构件,采取分段间隔浇筑,或适当设置施工缝或后浇缝,以减少约束应力。

3)在结构薄弱部位及孔洞四角、多孔板板面,适当配置必要的细直径温度筋,使其对称均匀分布,以提高极限拉伸值。

4)蒸汽养护结构和保温,控制升温速度不大于15℃/h;降温速度不大于10℃/h,避免急热急冷,引起过大的温度应力。

5)加强混凝土的养护和保温,控制结构与外界温度梯度在25℃范围以内。混凝土浇筑后裸露表面及时喷水养护,夏季应适当延长养护时间,以提高抗裂能力。冬季应适当延长保温和脱模时间,使缓慢降温,以保温度骤变,温差过大引起裂缝。基础部分及早回填,保湿保温,减少温度收缩裂缝。⑵大体积结构预防措施

1)尽量选用低热或热水水泥配制混凝土;或混凝土中掺加适量粉煤灰或减水剂;或利用混凝土的后期强度,以降低水泥用量,减少水化热量。选用良好级配的骨料,并严格控制砂、石子含泥量,降低水灰比;加强振捣,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抗拉强度。

2)在混凝土中掺加缓凝剂,减缓浇筑速度,以利于散热。在设计允许的情况下,可掺入不大于混凝土体积25%的块石,以吸收热量,并节省混凝土。

3)避开炎热天气浇筑大体积混凝土。如必须在炎热天气浇筑时,应采用冰水或搅拌水中掺加冰屑拌制混凝土;对骨料设简易遮阳装置或进行喷水预冷却;运输混凝土应加盖防日晒,以降低混凝土搅拌和浇筑温度。

4)浇筑薄层混凝土,每层浇筑厚度控制不大于30㎝,以加快热量的散发,并使温度分部较均匀,同时便于振捣密实,以提高弹性模量。

5)大型设备基础采取分块分层浇筑(每层间隔时间为5~7d),分块厚度为1.0~1.5m,以利于水化热的散发并减少约束作用.对较长的基础和结构,采取每隔20-30m留一条0.5-1.0m宽的间断后浇缝,钢筋仍保持连续一断,30d后再用掺uea微膨胀细石混凝土无填灌密实,以削减温度收缩应力。6)加强早期养护,提高抗拉强度。混凝土找筑后,表面 及时用塑料薄膜、草垫等覆盖,并洒水养护;深坑基础可采取灌水养护。夏季适当延长养护时间。在寒冷季节,混凝土表面应采取保温措施,以防寒袭击。对薄壁结构 要适当延长拆模时间,使之缓慢地降温。拆模,块体中部和表面温差控制不大于20℃,以防止急剧冷却,造成表面裂缝;基础混凝土拆模后应及时回填。

7)加强温度管理。混凝土搅拌时温度要低于25℃,混凝土本身内外温差在20℃以内;加强养护过程中的测温工作,发现温差过大,及时覆盖保温,使混凝土缓慢地降温,缓慢地收缩,以有效地以挥混凝土的徐变特性,降低约束应力,提高抗拉能力。18.5.5撞击裂缝预防措施

⑴ 现浇结构成模和拆模,应防止受到各种施工荷载的撞击和振动。⑵ 结构脱模时必须过到规范要求的拆模强度,并应使结构受力均匀。

⑶ 拆模应规定的程序进行,后支的先拆,先支的后拆,先拆除非承重部分,后拆除承重部分,使结构不受到损伤。

⑷ 在梁板混凝土未达到设计强度时前,避免在其上用手推车运输和堆放大量工程和施工用料,防止梁板受到振动和将梁板压裂。18.5.6 沉陷裂缝预防措施

⑴ 对软硬地基、松软土、填土地基应进行必要的夯实和加固。

⑵ 模板应支撑牢固,保证整个支撑系统有足够的承载力和刚度,并使地基受力均匀,拆模时间不能过早,应按规定执行。

⑶ 结构各部分荷载悬殊的结构,适当增设构造钢筋,以避免不均匀下沉,造成应力集中而出现裂缝。⑷ 施工场地周围应作好排水措施,并注意防止水管漏水或养护水浸泡地基。

⑸ 模板支架一般不应支承在冻胀性土层上,如确实不可避免,则应加垫板,做好排水,覆盖好保温材料。

18.5.7 化学反应裂缝预防措施

⑴ 冬季施工混凝土中掺加氯化物量应严格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并掺加适量阻锈剂;采用海砂作细骨料时,氯化物含量应控制在砂重的0.1%以内;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避免用海水拌制混凝土;适当增厚保护层或对钢筋涂防腐蚀涂料,对混凝土加密封外罩;混凝土采用级配良好的石子,使用低水灰比,加强振捣,以降低渗透率,阻止电腐蚀作用。

⑵ 采用含铝酸三钙少的水泥,或掺加火山灰掺料,以减轻硫酸盐或镁盐对水泥的作用;或对混凝土表面进行防腐,以阻止对混凝土的侵蚀;避免采用含硫酸盐或镁盐的水拌制混凝土.⑶ 防止采用含活性氧化硅的骨料配制混凝土,或采用第碱性水泥和掺加火山灰的水泥配制混凝土,降低碱化物质和活性硅的比例,以控制化学反应的产生。

⑷ 加强水泥的检验,防止使用含游离氧化钙多的水泥配制混凝土,或经处理后使用。18.5.8 冻胀裂缝预防措施 ⑴ 结构构件在冬期施工,配制混凝土应采用普通水泥,低水灰比,并掺加适量早强抗冻剂,以提高早期强度。

⑵ 对混凝土进行蓄热保温或加热养护,直至达到40%的设计强度。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裂缝缝预防措施

1、水泥水化过程产生一定的水化热,并且其大部分热量是在3天以内放出,混凝土是热的不良导体,特别是大体积混凝土,产生的大量水化热不容易散发,内部温度不上升,而混凝土表面散热较快,使内外截面产生温度梯度,特别是昼夜温差大时,内外温度差别更大,内部混凝土热胀变形产生压力,外部混凝土冷缩变形,和生拉应力,由于混凝土此时抗拉强度较低,当混凝土内部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混凝土便产生裂缝,这种裂缝隙一般较深,有是贯穿性的。使用低水化热水泥、掺加膨胀剂外,要设置测温装置,同时采取保温措施,如采用塑料薄膜和草袋履盖以确保内外温差小于25℃。混凝土骨料塑性沉落引起的裂缝预防措施

混凝土在浇注时,由于振动棒和重力的作用,骨料下沉、水泥浆上升,这种沉落直到混凝土硬化时方停止,当这种塑性沉落受到模板、钢筋及预埋件的抑制就会出现裂缝,这种裂缝大多出现在混凝土浇注后半小时至3小时之间,混凝土尚处在塑性状态,混凝土表面消失水光时立即产生,沿着梁及板上面钢筋的走向出现,主要是混凝土塌落度大、沉陷过高所致。另外 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模板绑扎的不好、模板沉陷、移动时也会出现此类裂缝。

预防的措施是在满足泵送和施工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小混凝土塌落度,施工过程中经常观察模板的位移和混凝土浇捣的密实情况,不能漏振、过振,且在第一次振捣后间隔20-30mm后,进行第二次复。如果产生这种裂缝,在混凝土终凝前将混凝土裂面用木抹子重新抹平搓毛,可使裂缝愈合


已发布

分类

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