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麦哨朗读(五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麦哨朗读篇一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

略读课文的教学一直处于一种矛盾的状态,教师总不能很好的引导学生运用积累的阅读方法去尝试进行自读自悟,要么牵得过紧,要么放得太松,达不到一种简约酣畅的效果。听了虞大明老师《麦哨》的课堂教学,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教学目标设计独特

《麦哨》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组的最后一篇略读课文,本组教材属于“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表达了对乡村田园生活由衷地热爱、赞美与向往。

《麦哨》这篇文章,作者满怀喜悦之情描写了盛夏时节乡间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和孩子们在其间无拘无束地玩耍嬉戏的情形,展现了乡村孩子天真、纯朴、可爱的形象,全文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情趣。教师用书里建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 1.认识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感受乡村孩子纯朴自然、欢快的童年生活。

3.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

课文前面的导读提示为:认真读读课文,看看文中孩子的生活是怎么样的。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再对同学说说喜欢的理由。

如果按部就班,学生按照自读提示的要求,读读课文、说说文中孩子的快乐生活,再读读,和同学说说自己喜欢的部分。结果就是学生知道了农村孩子的生活很有趣,也很快乐,如此而已。但是虞大明老师他就独辟蹊径,挖掘出不同于常人的教学内容。我们知道活用教材,才能发挥教材的育人功能。他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凭借快速浏览,用“圈关键词”等方法梳理课文内容。

2、重点探究“吹麦哨”和“采集茅茅针”这两件事,感受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的童年生活;初步体会作者“抓住典型事物具体写”的独特选材角度。

3、初步了解文章首尾呼应的写法和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从目标1中可以看出:有浏览的指导方法“圈关键词”。浏览是阅读的一种方法,但是往往过目就忘了,但是“圈关键词”恰恰是让学生捕捉有用的信息,并进行梳理,强化他们的记忆。目标2独出心裁,体现了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结合。语文教学不仅让学生知道课文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情感,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作者是怎样表情达意的。这样的教学目标设置真正是为了孩子的发展。

(二)教学过程的简约与高效

一、揭示课题,了解麦哨

板书麦哨,并让学生猜一猜什么是麦哨。在学生猜想的基础上,课件出示麦哨图片及对麦哨的文字介绍。(麦哨,用麦秆做的哨子。将麦秆截断,削孔,能吹出清脆、悠扬的声音。)

评析:城里的孩子对麦哨并不熟悉,猜测的内容也是个大概。老师直接出示图片及文字介绍,学生一目了然。在语文教学中不是什么内容都让孩子们去探究,需要讲解的,还是要讲解的,这样可以节约教学时间。

二、整体感知,梳理内容

《麦哨》是一篇略读课文,学这类课文时一定要关注课文前面的自读提示,按照提示中的要求去读课文。

学生阅读导读提示,然后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学生交流初读印象。

师:预习了课文,你认为这篇文章是写什么的? 生:写孩子们乡村的生活。

师:你觉得孩子们的生活是怎样的?把你想到的词语写在课题旁边。生:愉快、幸福、自由、快乐„„

师选择学生多数总结出的“快乐”板书在课题旁边。

师:你向往这样的生活吗?快速浏览课文,用“直接圈关键词”和“自己归纳”的方法梳理写了孩子们的哪些活动。生:浏览、圈画,并板书总结出的孩子们的活动。(1)割草(2)摔跤(3)采集茅茅针(4)吹麦哨(5)竖蜻蜓(6)翻跟头

评析:在整体感知这一环节中,虞老师自始至终在渗透学法,培养孩子们的阅读能力。按导读提示抓要点总结课文大意;谈出初读的感悟;引导学生做批注;教给孩子们浏览课文时“圈关键词”的边读边画边思边总结的阅读方法。

三、聚焦重点,感受快乐 师:孩子们的这些活动中,你认为写得比较具体的是那几件? 生:吹麦哨,采集茅茅针。

师:为什么你觉得这两件事情写得具体呢?

生:吹麦哨用了四个自然段,第一二自然段和倒数一二自然段。写法上是首尾呼应。

生:采集茅茅针是先写茅茅针的样子,再写吃的动作和茅茅针的味道。老师及时引导学生圈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课件出示茅茅针的图片和这段文字,引导学生观察、朗读。

师:课文把孩子们的活动写得有的具体,有的简略,这就叫有详有略。作家写文章时有些地方写得是挥墨如土,有些地方是惜墨如金。作者把吹麦哨、采集茅茅针写得详细具体,究竟值不值得? 板块一:感受“吹麦哨”的快乐

师:吹麦哨快乐吗?圈出表示麦哨声音的词,圈出表示麦哨声特点的词语。试着读一读,吹一吹。

生:画、吹。一名学生试吹时,只吹出了“呜”声,不明白省略号的意思。

师:强调了省略号是省略了相同的声音,即“呜卟”。生:再读再吹。

师:课件出示三种不同的吹麦哨的形式,并试吹,让学生判断老师吹的是那种形式的麦哨。感受破折号、省略号在表达上的作用。麦哨一:“呜——卟,呜——卟,„„” 麦哨二:“呜卟——,呜卟——,„„” 麦哨三:“呜——卟——,呜——卟——,„„”

生:学生按照不同的形式吹响麦哨,然后自由选读。在读中体会吹麦哨的快乐。

师:孩子们吹响的是什么样的麦哨?

生:自由的、无忧无虑的、柔美的、欢快的、此起彼伏的、你呼我应的„„

师:吹麦哨很快乐,所以写的详细。

评价:学习重在参与,每个孩子在老师的引导下,充满兴致的浏览、圈画,想象,尤其是吹响快乐的麦哨。一时间,教室里充满了此起彼伏的麦哨声,快乐洋溢在孩子们的脸上。每个孩子好像置身于美丽的田野之中,享受着快乐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学生从语言文字中获取到了省略号的知识,获取到了作者如何把孩子们吹麦哨的快乐用文字表达出来。

板块二:体会采集茅茅针的快乐

师:作者用了四个自然段写“吹麦哨”,很具体。那为什么你们还觉得“采集茅茅针”也很具体? 生:采集茅茅针主要采用了动作描写,把吃茅茅针的情况写的很具体。师:拿出几个棒棒糖,请学生台前表演。师范读描写吃茅茅针的句子,学生表演出相关的动作、神态。

一时间,大家都沉浸在品尝茅茅针的快乐当中。师:采集茅茅针快乐吗? 生:快乐,所以写的详细。评价:创设情境,让语文生活化、情趣化。课堂上孩子们兴趣盎然,既体会到了语言文字的准确与优美,又感受到了农村孩子生活的有趣与快乐。

板块三:感受选材的独特性

师:割草不快乐吗?翻跟头、竖蜻蜓不快乐吗?作者为什么没有详细写呢?

师邀请几个孩子在教室的空地上表演翻跟头、摔跤、竖蜻蜓。师:这些活动也很快乐呀,作者为什么不详细写?

生:学生再次浏览课文,得出:这些活动哪里都可以做的,而吹麦哨、采集茅茅针是特定的时间段、特定的环境中所特有的,最能表现出农村孩子的快乐生活。

师:表现快乐的事情很多,要精挑细选典型的最能反映主题的事例进行细致描写。

师:课件出示《可爱的草塘》三个事例。(1)拔野鸡(2)追狍子(3)瓢舀鱼。

生:分析哪些事例写的具体。

师:课件出示相关的描写,学生浏览,感受到选材的作用和独特性。评价:看着学生们脸上由困惑到喜悦的神情,我想,为什么写事情要详略得当,哪些事例该详写,哪些事情该略写,孩子们应该有了深刻而生动的体会了。语文课上,不能就文章讲文章,应该在适当的地方补充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让孩子们置身于大语文之中。

四、总结拓展 师: 课文学完了,能谈谈自己的收获吗? 生:我知道了文章写了乡村孩子的快乐生活。

生:我知道了写文章要有详有略,还要把能表现主题的典型事例写具体。

评价:有效教学目标的设置,有效教学的引导,有效目标的落实。整个教学过程简约而轻松,与其说是学习,不如说是感受与体验。城里的孩子在老师的引导下走进了生活,走向了田野,感受到农村孩子快乐的乡村生活。这样的语文课让人听得酣畅淋漓,舒服。

麦哨朗读篇二

麦哨教学实录

课前交流

师:同学们,我、你们都来自休宁海阳二小,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欢迎所有今天来听课的老师们吧!生掌声!

师:我是汪老师,今年教二年级,我喜欢和孩子们做游戏,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 生:(齐)好。

师:(点鼻子游戏)举起你们的右手,用食指指着鼻子做好准备,听清老师的指令做相应的动作。

师:眼睛!耳朵!嘴巴„„

师:呵呵,有少数同学出错了,我们加快点速度。鼻子!鼻子!鼻子!„„

师:(出反方向的游戏)我们再来做第二个游戏,双脚并拢,身体坐正,双手摆好,听清老师的指令做相反的动作。师:我出左手。生:出右手。

师:右手!右手!右手„„,加快点速度啦,右手!右手!左手!„„ 师:孩子们,高兴吗? 生:高兴!

师:那我们就带着这份高兴进入课堂。上课!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课前和学生做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游戏(点鼻子,出反方向),看似寻常,实乃是唤起学生沉睡的童心、童趣,为学习同样一篇反映童乐、童真的课文《麦哨》奠定了良好的基调。当然如果课前出示实物(想方设法弄到),设计和学生一起玩吹麦哨,学生的玩性些许会更高涨,过度会更自然,对新知的学习也更具有针对性。】 一、一吹麦哨,初步感知

1、板书“哨”,观察字形,给“哨”组词,引出课题《麦哨》

师:认认真真地看老师写第一个字(板书:哨),读字,看它的偏旁和什么有关? 生:嘴巴!

师:那给它组词吧。(生组“口哨”)对,用嘴巴吹的。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麦哨》,请大家齐读课题。生齐读课题一遍

师:不要拖音,再读一遍。生再齐读课题

2、简单介绍“麦哨”,呼麦哨

师:见过麦哨吗?它就是用一小节麦秆,在上面划一条缝,放在嘴里轻轻一吹,就能发出——

(许多学生呼出来了)

师:这么多同学都会呀,那你就大声地吹出来吧。生:呜卟,呜卟„„ 师:呜卟,呜卟„„ 生:呜卟,呜卟„„ 师:呜卟,呜卟„„ „„

【“麦哨”一词是难点,不要说城区的孩子,就是一些老师也未必能说出个道道来,汪老师从“哨”字入手,让学生先观其形,后介绍其质地,再呼其声,一声声“呜卟,呜卟”,学生虽知之不深,但粗略知其大观。学生感受到了课题充满情趣,充满音律美,对后文的学习更充满期待。】

3、找到课文中的麦哨声,明白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师:你们是从哪儿知道麦哨的声音的?那我们一起翻开课本,看看是哪儿告诉了我们。生:第1段

师:课文的那段又应了呢? 生:第7段

师:一个在开头,一个在结尾部分,这样的写作手法叫什么? 生:首尾呼应

师:那老师呼你们应好吗? 师:呜卟,呜卟„„ 生:呜卟,呜卟„„ „„

师:(笑)呼着麦哨,你的心情? 生:高兴 生:愉快 生:喜悦

【“首尾呼应”这一写作方法在师生合作呼哨中,化抽象为形象,学生很容易理解,省时高效,而且不经意之间明确了这样写的妙处,即突出文中孩子们那种轻松、愉悦的心情。】

麦哨朗读篇三

《麦哨》教学实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揭题。

师:同学们,你们这些城里的孩子去过乡下吗? 生(齐声):去过。

师(惊讶状):哦!都去过呀!乡下好玩吗? 生:好玩。

师:那你们都玩过些什么呀? 生:钓龙虾。

师:钓到了吗?(生点头)师:一定很有趣吧。

生:拿手电筒照青蛙,很好玩。

师:好玩是好玩,但青蛙是益虫,下次咱们不捕了哦。(生笑着点点头)生:打水漂。师:能打几个? 生:嗯,五六个吧。

师:哇!真厉害,我一个都不会,有机会老师要跟你学学。(生笑)生:上山采野果。师:甜吗?

生:熟了的很甜。

师:哎呀,说得我口水都要流出来了。生:到河里游泳。生:放风筝。生:摘野花。生:„„

师:听同学们说得这么开心,老师也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我呀,是在乡下长大,小时候常和伙伴们去割猪草,摘野果,直到现在我都还记得很清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乡村生活的课文,好不好? 生(齐声):好。

师:请同学们把书打开,翻到第112页。(板书课题24 麦哨)师:来,把课题读一读。生(齐读课题)第24课 麦哨

师:咦!麦哨是什么呢?不知道吧?麦哨呀,就是用麦秆做成的哨子。

二、师范读,生谈感受。

师:文中描写的乡村生活是怎样的呢?现在请同学们认真听老师读课文,把自己喜爱的句子画出来。(师范读。)

师:听了课文后,我想同学们一定都有自己的感受,想说什么? 生1:我觉得乡村的景色很美。生2:我喜欢乡村孩子的衣服。

生3:我觉得乡下孩子的生活很快乐。生4:我想听听麦哨的声音。生5:我也想尝尝茅茅针的滋味。生6:在草地上摔跤一定很有趣。生:„„

三、品文中美句。

(一)田野美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喜欢上了这篇课文,来,看着课本,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师巡视。)

师(指名):你喜欢什么句子?

生(读句):麦田换上了耀眼的浅黄色新装。每根麦秆都擎起了丰满的穗儿,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屏幕出示句子)师:为什么喜欢? 生:写得美。

师:美在哪儿?你从哪里体会到? 生:作者运用了比喻手法。

师:读出句子,说说把什么比作什么?

生:“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把麦芒比作乐谱上的线条,把麦穗儿比作跳动的音符。师:你从“乐谱上的线条”“跳动的音符”感受到什么?作者的心情怎样?

生:麦子很欢快,作者的心情也是欢快的。师(引读):是啊,作者的心就像这跳动的音符一样快乐地跳跃着,让我们带着欢快一起来读。生齐读句子。

师:这句话除了比喻,作者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谁知道? 生:拟人。

师:哪里运用了拟人?你读一读。

生:每根麦秆都擎起了丰满的穗儿。“擎”指举起,是人的动作。师:嗯,真会读书。句子中还有哪里用了拟人? 生:麦田换上了耀眼的浅黄色新装。

师:青青的麦田换上了浅黄色新装,这“浅黄色“意味着什么? 生:要丰收了。

师:对,你还从哪个词里可以感受到即将丰收? 生:丰满。

师:好一派即将丰收的景象啊!(板书 田野 丰收在望)看着这丰满的穗儿,作者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生:喜悦。

师:这浅黄色的麦田,粒粒丰满的穗儿,齐刷刷的麦芒,作者是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哇。让我们读出丰收的喜悦吧。生齐读句子。

师:田野里还有哪儿是你喜欢的? 生: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屏幕出示句子)

师:说说喜欢的理由。生:田野的颜色很美。

师:哦,请你读出描写颜色的词。

生:鹅黄嫩绿、金黄的、黑白相间的、雪白的。师:这么多的颜色,能用一个词概括吗? 生:五颜六色。生:五彩缤纷。生:五彩斑斓。生:色彩艳丽。生:色彩斑斓。

师:是呀,色彩斑斓的田野多美!(板书:色彩斑斓)用你的朗读读出田野的美吧!指名生读句。

师:前几天,田野里还是鹅黄嫩绿,色彩斑斓,可现在花都谢了,田野又有什么变化呢?

生: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师:油菜籽要丰收了。

生: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师:嗯,过不了多久就能吃到香喷喷的蚕豆了。生: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师:哦,那是明年的希望啊!谁来读一读? 生读句。

师:读得真美。还有谁来读? 生有感情地读。

师:从你的读书中,我不仅听出了田野的美,我还听出了你对丰收的向往。奖励你,再读一遍。

师(竖起大拇指):同学们,让我们学着她的样子一起读一读。生齐读句子。

师:这么美的景色大家想不想亲眼看看? 生(齐声):想。

师:那就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图片,不熟悉的图片由师解说)师:蚕豆花,黑白相间的蚕豆花。师:大片大片的萝卜花。师:火红的石榴花。

师:雪白的樱桃花。哟,还沾着露珠的小樱桃。师:紫荆花,紫荆花的嫩荚。„„

师:景色美吗? 生(齐声):美。

师:让我们也来说一说。出示句式:()的()谢了,结出了()的()。(根据图片回答)生:粉红的桃花谢了,结出了小拳头似的小桃儿。生:雪白的梨花谢了,结出了青青的梨儿。

生:火红的石榴花谢了,结出了小灯笼似的小石榴。生:雪白的樱桃花谢了,结出了晶莹剔透的小樱桃。生:紫色的紫荆花谢了,长出了密密的嫩荚。

(二)孩儿乐。

师:听了大家的描述,我觉得大自然更美了。文中还有你喜欢的吗? 女生:湖畔,到处是割草的孩子。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肚彩头巾。师:为什么喜欢?

生:孩子们的衣服很漂亮,很有特色。

女生: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师:这句话用了什么手法?

生:比喻,孩子们的脸蛋像月季花一样美,讨人喜欢。(板书:孩子)

师:女孩子就是女孩子,心思细腻,关注细节。女孩子喜欢衣服,那男孩儿呢?你们喜欢什么呢?

生:男孩子在铺满青草的土坡上面,翻跟头,竖蜻蜓,还有摔跤比赛。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

师:羡慕吧?在他们的眼里,这柔软的草地就是一个天然的——齐声(运动场)。天然的运动场在哪儿呢? 生:草地上。

师:你们看见了吗?在哪儿? 生指插图:在这儿。

师:还在这儿呢!(手指屏幕,出示课文插图)瞧瞧吧!孩子们在这儿竖蜻蜓,摔跤,你觉得他们的生活怎样? 生:欢快。生:轻松。生:自由自在。生:无拘无束。

生:„„(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快乐自在)师:喜欢他们的生活吗? 生:喜欢。师:想去吗? 生:想。

师:如果你来到这绿茵茵的草地上,你最想干什么? 生:我想坐在河边钓鱼。师:真会享受生活。

生:我想躺在草地上看蓝天白云,看远处的山。师:多有诗情画意呀!

生:我想坐在河边,一边把脚丫伸进河水里嬉戏,一边和伙伴们聊天。师:那一定很开心。

生:我想靠在大树旁看书。师:真是个爱学习的孩子。

生:我想躺在草地上小睡一会儿。师:嗯,一首小诗肯定要诞生了。生:我想跑到麦田里打个滚。

师(笑):嗯?麦田里能打滚吗?老师可要打你小屁股啰,那是在糟蹋庄稼呀!(众生笑)

生:我要和伙伴们爬树比赛,还要去掏鸟蛋。师:比赛是很有趣,可鸟蛋咱不能掏。生:我想在草地上打滚。生:我想玩摔跤。生:我想学竖蜻蜓。生„„

师:从你们的回答中我觉得你们不止是喜欢,简直就是向往与羡慕呀!让我们带着这向往与羡慕一起读读第五段。生齐读第五段。

师:是啊,尽管乡村没有肯德基,没有游乐场,没有各种玩具,但孩子们有他们的乐趣。他们还会玩些什么? 生:吹麦哨。

师:对,还会玩什么? 生:茅茅针。

师:茅茅针是什么?你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那是一种和茅草差不多的野草,顶部的茅穗儿还裹在绿色的叶片里。师:怎么个玩法?

生:剥开叶片,将茅穗儿连同茎轻轻抽出,把茎放进嘴里嚼嚼,吮吮,一股甘甜清凉的滋味很快从舌尖直沁肺腑!(屏幕出示句子)

师(动作演示):是啊,我小时候也常将茅穗儿连同茎轻轻抽出,把茎放进嘴里嚼嚼,吮吮,一股甘甜清凉的滋味很快从舌尖直沁肺腑!真甜啊!让我们一起在朗读中再品品茅茅针的滋味吧。生看大屏幕读句。

师:孩子们真是自由、快乐,连一根茅茅针也别有情趣。(板书:别有情趣)

四、麦哨传情。

师:听,呜卟,呜卟„„这是什么声音?生:麦哨声。师:你会吹吗? 生摇头。

师:我会吹。老师还能吹出不同的调儿呢!呜卟,呜——卟。呜卟呜卟„„(长短快慢演示)

师(指名)你会吹了吗? 生:呜卟。

师:这边吹响了,那边呢?(动作指挥)师:一声呼 一声应

师(高声):一声呼 一声应 师:忽高 忽低 师:柔美的 师:欢快的 师:高昂的 师:清脆的

师:一声——接着——一声

师:四处都响了起来(学生根据老师的手势吹)师:吹着这麦哨,心情如何? 生:高兴。生:愉快。生:轻松。生:欢快。生:自由。生:惬意。

(板书:欢快、柔美)

师:孩子们,拿起课本,让我们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齐读一、二、七、八四个自然段。生齐读。

五、总结全文。

师:从你们的读书声中,我感受到了你们心中的快乐,我仿佛看见了你们在草地上嬉戏的身影,仿佛听到了你们的欢笑声,也让我仿佛又回到了快乐的童年。真想马上去乡村走一走,欣赏那美丽的田园风光,多想在草地上坐一坐,躺一躺,重温那儿时的快乐。你们想不想去? 生(齐声):想。师:那就去吧!找个休息日和父母或伙伴们去郊游吧,也拿起你手中的笔去画一画或写一写你眼中最美的景色,好不好? 生:好。师:下课。

麦哨朗读篇四

篇一:虞大明实录麦哨

虞大明《麦哨》教学赏析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

略读课文的教学一直处于一种矛盾的状态,教师总不能很好的引导学生运用积累的阅读方法去尝试进行自读自悟,要么牵得过紧,要么放得太松,达不到

一种简约酣畅的效果。听了虞大明老师《麦哨》的课堂教学,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教学目标设计独特

《麦哨》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组的最后一篇略读课文,本组教材属于“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表达了对乡村田园生活由衷地热爱、赞美与向往。

《麦哨》这篇文章,作者满怀喜悦之情描写了盛夏时节乡间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和孩子们在其间无拘无束地玩耍嬉戏的情形,展现了乡村孩子天真、纯朴、可爱的形象,全文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情趣。教师用书里建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 1.认识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感受乡村孩子纯朴自然、欢快的童年生活。3.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

课文前面的导读提示为:认真读读课文,看看文中孩子的生活是怎么样的。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再对同学说说喜欢的理由。

如果按部就班,学生按照自读提示的要求,读读课文、说说文中孩子 的快乐生活,再读读,和同学说说自己喜欢的部分。结果就是学生知道了农村孩子的生活很有趣,也很快乐,如此而已。但是虞大明老师他就独辟蹊径,挖掘出不同于常人的教学内容。我们知道活用教材,才能发挥教材的育人功能。他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凭借快速浏览,用“圈关键词”等方法梳理课文内容。

2、重点探究“吹麦哨”和“采集茅茅针”这两件事,感受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的童年生活;初步体会作者“抓住典型事物具体写”的独特选材角度。

3、初步了解文章首尾呼应的写法和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

从目标1中可以看出:有浏览的指导方法“圈关键词”。浏览是阅读的一种方法,但是往往过目就忘了,但是“圈关键词”恰恰是让学生捕捉有用的信息,并进行梳理,强化他们的记忆。目标2独出心裁,体现了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结合。语文教学不仅让学生知道课文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情感,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作者是怎样表情达意的。这样的教学目标设置真正是为了孩子的发展。

(二)教学过程的简约与高效

一、揭示课题,了解麦哨

板书麦哨,并让学生猜一猜什么是麦哨。在学生猜想的基础上,课件出示麦哨图片及对麦哨的文字介绍。(麦哨,用麦秆做的哨子。将麦秆截断,削孔,能吹出清脆、悠扬的声音。)

评析:城里的孩子对麦哨并不熟悉,猜测的内容也是个大概。老师直接出示图片及文字介绍,学生一目了然。在语文教学中不是什么内容

都让孩子们去探究,需要讲解的,还是要讲解的,这样可以节约教学时间。

二、整体感知,梳理内容

《麦哨》是一篇略读课文,学这类课文时一定要关注课文前面的自读提示,按照提示中的要求去读课文。

学生阅读导读提示,然后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学生交流初读印象。

师:预习了课文,你认为这篇文章是写什么的?

生:写孩子们乡村的生活。

师:你觉得孩子们的生活是怎样的?把你想到的词语写在课题旁边。生:愉快、幸福、自由、快乐?? 师选择学生多数总结出的“快乐”板书在课题旁边。

师:你向往这样的生活吗?快速浏览课文,用“直接圈关键词”和“自己归纳”的方法梳理写了孩子们的哪些活动。

生:浏览、圈画,并板书总结出的孩子们的活动。

(1)割草(2)摔跤(3)采集茅茅针(4)吹麦哨

(5)竖蜻蜓(6)翻跟头

评析:在整体感知这一环节中,虞老师自始至终在渗透学法,培养孩子们的阅读能力。按导读提示抓要点总结课文大意;谈出初读的感悟;引导学生做批注;教给孩子们浏览课文时“圈关键词”的边读边画边思边总结的阅读方法。

三、聚焦重点,感受快乐

师:孩子们的这些活动中,你认为写得比较具体的是那几件? 生:吹麦哨,采集茅茅针。

师:为什么你觉得这两件事情写得具体呢?

生:吹麦哨用了四个自然段,第一二自然段和倒数一二自然段。写法上是首尾呼应。

生:采集茅茅针是先写茅茅针的样子,再写吃的动作和茅茅针的味道。老师及时引导学生圈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课件出示茅茅针的图片和这段文字,引导学生观察、朗读。

师:课文把孩子们的活动写得有的具体,有的简略,这就叫有详有略。作家写文章时有些地方写得是挥墨如土,有些地方是惜墨如金。作者把吹麦哨、采集茅茅针写得详细具体,究竟值不值得?

板块一:感受“吹麦哨”的快乐

师:吹麦哨快乐吗?圈出表示麦哨声音的词,圈出表示麦哨声特点的词语。试着读一读,吹一吹。

生:画、吹。一名学生试吹时,只吹出了“呜”声,不明白省略号的意思。

师:强调了省略号是省略了相同的声音,即“呜卟”。

生:再读再吹。

师:课件出示三种不同的吹麦哨的形式,并试吹,让学生判断老师吹的是那种形式的麦哨。感受破折号、省略号在表达上的作用。麦哨一:“呜——卟,呜——卟,??”

麦哨二:“呜卟——,呜卟——,??” 麦哨三:“呜——卟——,呜——卟——,??”

生:学生按照不同的形式吹响麦哨,然后自由选读。在读中体会吹麦哨的快乐。

师:孩子们吹响的是什么样的麦哨?

生:自由的、无忧无虑的、柔美的、欢快的、此起彼伏的、你呼我应的?? 师:吹麦哨很快乐,所以写的详细。

评价:学习重在参与,每个孩子在老师的引导下,充满兴致的浏览、圈画,想象,尤其是吹响快乐的麦哨。一时间,教室里充满了此起彼伏的麦哨声,快乐洋溢在孩子们的脸上。每个孩子好像置身于美丽的田野之中,享受着快乐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学生从语言文字中获取到了省略号的知识,获取到了作者如何把孩子们吹麦哨的快乐用文字表达出来。

板块二:体会采集茅茅针的快乐

师:作者用了四个自然段写“吹麦哨”,很具体。那为什么你们还觉得“采集茅茅针”也很具体? 生:采集茅茅针主要采用了动作描写,把吃茅茅针的情况写的很具体。师:拿出几个棒棒糖,请学生台前表演。师范读描写吃茅茅针的句子,学生表演出相关的动作、神态。

一时间,大家都沉浸在品尝茅茅针的快乐当中。

师:采集茅茅针快乐吗? 生:快乐,所以写的详细。篇二:《麦哨》教学设计

《麦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主品读,感受田园风光的美丽和乡村孩子淳朴自然、自由欢快的童年生活。

3.品悟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通过品悟积累和仿说优美的句段,丰富拓展学生语言积累,培养学生语感。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入情入境积累语言。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跟随作者陈益一起去乡村走一走,我们一起来学习24课,一起来读课题

二、交流预习成果。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习略读课文需要我们自己去阅读自己去发现,预习过课文的请举手,真好!学习就是从预习开始的,你们会预习吗?

认为自己是预习高手的请举手,我喜欢自信的孩子

认为自己预习还可以的请举手,我知道大家都是会预习的孩子

考考大家

2.预习时已经标好课文自然段序号请举手,你看小手如林,拿起笔来,在课题的左上角给自己画上一个五角星,说明你们是会预习的,标上序号这样我们阅读起来就方便了。

3.预习的时候已经把这篇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的同学请举手。你们很会预习,在拿起笔再给自己画上一个五角星,这是阅读一篇文章的基础,4.检查难读的词语

词组:和着鼻音、一声呼一声应、剥开、嫩荚、撩起、擎起

了丰满的穗儿。

师:你们能把以上这组词组读正确吗?请试着读一读。

生自由读词组。

师:谁能一个人站起来读。一声朗读。

师:这里面有几个词的读音比较容易出错,你们能读正确吗?

师重点检测:剥开、撩起、擎起了丰满的穗儿

所有学生都能读正确。5.了解麦哨。

你们的预习工作做得很好。这篇课文的课题是麦哨,预习的时候你已经想

办法了解麦哨是什么玩意儿的请举手,拿起笔来打上两颗星,还有没举手的,没举手的说明还不知道麦哨是什么,都是你已经把他变成问题的,在课题上打有问号的请举手,我要奖励他两颗星,谁来说说麦哨是什么?

课件出示麦哨,介绍麦哨,麦哨,用麦秆做的哨子,将麦秆截断,削孔,能吹出清脆、悠扬的声音

你们了解到的和老师一样的请举手,想看麦哨的庐山真面目吗,请看大屏幕,这就是麦哨,有点像什么?(笛子)是的,不过他比笛子要小而且少很多孔,麦哨是农村孩子都会做都会吹的玩意。6.预习的时候已经初步了解了这篇文章是写什么的请举手,打上两颗五角星,谁来说说这篇文章是写什么的?奖励一颗星,跟他了解的是不是一样。

7.每一篇略读课文前边都有这样的一段话(大屏幕出示)这叫什么?这叫导读提示,导读提示里边有一个短语就是提示我们课文写的是什么的,那个短语?谁来说?这句话提示我们什么,孩子的生活,这个短语就在提示我们照片文章写的是孩子的生活,孩子们我们在学习略读课文是要关注导读提示

8.根据你们的预习,你们觉得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乡村孩子的生活,你会用哪个?

如果从这些词语中选一个,哪个更合适?板书快乐,一起说

请你把这个词语在课题后记录下来

三、梳理文章,探究重点

1.你们对这样的快乐乡村生活向往吗?想体验一下这样的生活吗?想要体验我们必须先弄清课文写到了乡村孩子的哪些活动?,来拿起笔,请你用全关键词的方法梳理梳理,课文写了乡村孩子的哪些活动?开始 2.梳理好了吗?我们一起来交流,这篇课文的课题是麦哨,那课文中当然会写到哪件事情?(吹麦哨)厉害,板书吹麦哨,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吹麦哨?(1,2,7,8)开头两个自然段结尾两个自然段,这叫什么?(首尾呼应)真厉害,写吹麦哨的是我们一起说是板书1278,这是乡村孩子的一个活动,第二个是什么?第三自然段写的是什么?一起说(割草)割草是第三自然段写到的,除了

第三段还有那段也写到了?板书5,第三件事情,请你说?(第6自然段采集茅茅针)继续说(竖蜻蜓、翻跟头、摔跤)这三件事情都是哪个自然段写的?

这些关键词是不是都圈下来了?我相信你们圈出竖蜻蜓、翻跟头、摔跤、采集茅茅针一点问题都没有,吹麦哨你们是怎么圈的?文中有这三个字吗?什么地方有?(第八自然段)这三个字是挨在一起的吗?分开的那怎么圈?你还有别的方法吗/ 3.预习的时候你已经在你比较喜欢的部分做上记号的请举手,给举手的同学奖励三颗星,老师为什么药提这个问题,你为什么做了标记?(因为导读提示里说)你的眼睛这雪亮,请大家关注导读提示,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在对

同学说说你的理由。导读提示中写的明明白白,同学们今后我们在预习略读课文时,如果导读提示当中布置了非常清楚的任务和要求,我们也要试着先去思考思考,这是预习的一个非常好的习惯。

4.现在请你拿起笔,快速的默读全文,你看,课文写到了乡村孩子的六个活动一是()二是()„„这六个部分你觉得哪个部分最有意思你最喜欢,请你做上记号。5.统计。

好我们来统计一下,喜欢吹麦哨的请举手?喜欢„„喜欢„„ 6.那接下来该干什么了?对同学说说喜欢的理由,先读一读课文,用笔找一找你喜欢的原因在和同桌说一说,7.好,停,喜欢吹麦哨的和采集茅茅针的最多,那我们就先来关注这两段,我们来交流交流为什么喜欢? 8.吹麦哨

喜欢吹麦哨的请举手,你什么喜欢?

跟他一样读出麦哨好听的请举手,好,拿起笔,找出描写麦哨声音的词语,谁来说

课文中有很多描写麦哨声音的词语,能不能这样说什么样的麦哨?

想不想吹麦哨?会不会吹?我们可以根据哪几个自然段来吹?谁来吹一吹?

生1:呜——卟,呜——卟,呜„„

师:你这不是吹麦哨,你是开火车。谁再来吹吹看? 生2:呜——卟,呜——卟,呜„„

师:你也是在开火车。同学们,仔细想想这里省略号省去的“呜”,还是“呜——卟”?

生3:这里省略号省去的是“呜——卟”,因为省略号在这里的作用表示列举的省略。

师:谁再来吹吹看?

生4:呜——卟,呜——卟,呜——卟,呜——卟。

师:这回你会吹麦哨了。都是不够长,你只要有这个气,就一直吹下去,谁来?给他掌声

我小时候吹过麦哨,我小时候吹的麦哨可不止这一种声音,请看

接下来我讲吹响其中的一支麦哨。你们用手指头告诉我我吹的是哪一支?请注意,我开始吹了

来,用你的手告诉我我刚才吹的是第几只麦哨?理由是什么

其他的两支谁会吹?会吹的奖励一根茅茅针棒棒糖,谁来?注意力集中到这来,如果他吹得好请给他掌声,掌声响起来,第三支麦哨谁会吹?请你到前面来,注意这支麦哨特别难吹,所以吹的时候要面带微笑,不然会渗得慌

师:你为什么这样吹? 众生齐答:这里的标点表示声音延长。

小结:吹麦哨快乐吗?(快乐)老师相信在快乐中你一定学到了一个知识,我们在写作的时候,特别是描写声音时,正确、合适的使用标点符号可以使描写更具体。记住的请举手,奖励自己一颗星。9.采集茅茅针

说说为什么喜欢?(写得细致,还写了他的样子)

你们观察的很仔细,他先写了茅茅针的样子,你们看这就是茅茅针,这句话写的是茅茅针的样子,我们一起读。(课件出示)

还写道茅茅针是怎么吃的?请你把动作圈出来,有哪些动作我们一起说,第一个是剥开,第二个 „„

作者在写着一部分时,先写了茅茅针的样子,再抓住动作把怎么吃茅茅针写得很清楚,所以你们很喜欢。采集茅茅针快乐吗?快乐在哪里?(好吃)哪个词写出他的味道,(甘甜清凉)把这个词也圈出来,甘甜清凉,直侵肺腑,他馋了,和他一样馋了的请举手,想吃吗?怎么办?现在是深秋,茅茅针一般在夏天才有,我还真找到了和茅茅针差不多的东西,想不想吃?

看这是什么?这可不是普通的棒棒糖,这是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的用茅茅针做的棒棒糖,想吃吗?没那么容易,这样,待会,老师来读怎么吃茅茅针的句子,你要把这些动作表演出来,表演得好的,你不仅可以得到这颗棒棒糖,你还可以在课堂上剥开糖纸,吮吮,最好把大家的口水都引诱出来,来,谁先来(生表演)

拿去,剥开,在座位上尽情的吮吧,孩子们,还有一次机会,(师读文,全班表演)

看,快乐吗?拿起笔来奖给自己一颗星 10.感受选材的独特。

因为作者把吹麦哨和采集茅茅针写得比较具体,所以大家都很喜欢,也感受到了快乐。那割草不快乐吗,翻跟头不快乐吗?竖蜻蜓、摔跤难道不快乐吗?那为什么不一起写清楚呢?这个问题谁能回答得好奖励一根棒棒糖。作者为什么把吹麦哨和采集茅茅针写得具体清楚,其他的写得简单?

如果您想翻跟头能翻吗?如果你想竖蜻蜓能竖吗?如果你想摔跤能摔吗? 如果您想吹麦哨能吹吗?如果您想采集茅茅针能采吗?

虽然所有的事情都能体现快乐,但是吹麦哨和采集茅茅针这是乡村孩子所特有的生活,能体现乡村孩子所特有的快乐,这就是作者选材的独特。(板书独特)明白了吗? 11.迁移阅读。确实,很多善写文章的人都会把最独特的事情写的最具体,比如,有一篇选读课文叫《可爱的草塘》,作者为了体现北大荒生活的无穷乐趣,两件事情写得特别清楚,想不想了解一下,我们来看第一件事情,你觉得独特在哪?

快速浏览,如果要你圈出三个关键字,你会圈哪三个?(逮野鸡)一般一 般,给逮字换一个字从课文里找,有一个字太独特了,哪个?(拔野鸡)你们见过拔萝卜吗?你们见过拔野鸡吗?《拔萝卜》有一首儿歌会不会唱?一起唱

但是在北大荒的儿童,到了冬天她们不唱拔萝卜,她们唱什么?拔野鸡,来,一起唱,多有意思呀

还有一件事情,比较长,用快速浏览的方法找出两个字的关键词。舀鱼,独特吧?

四、总结全文

学到这里,同学们有没有收获?我们来盘点一下?

(引导学生从预习、标点符号的用法、写作方法等方面总结)篇三:麦哨 虞大明

师:这节课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乡村走一走,瞧一瞧,我们一起来学习的课文题目叫—生:《麦哨》

师:这是一篇什么课文?

生:略读课文。

师:没错。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习略读课文要靠我们自己去阅读,自己去思考,自己去发现,预习过课文的请举手。

生举手。

师:真好,学习是从预习开始的。这样好的习惯,希望同学们能够坚持下去。预习得怎么样?认为自己预习得很不错的请举手。还可以的请举手。非常自信。好,既然预习得那么充分,这堂课咱们就重点来聊聊预习,好不好?

师:把笔拿在手上。关于预习的第一个话题,预习的时候,你已经把这篇课文的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的请举手。奖励给自己一颗五角星。标上自然段的号码会方便我们的阅读。

师:关于预习的第二个话题,预习的时候已经把这篇课文读正确、读通畅的请举手。很不错,再奖励一颗五角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畅是读好一篇文章的基础。

师:关于预习的第三个话题,这篇课文的课题是—-生:麦哨。

师:预习的时候,你已经想方设法弄明白麦哨是什么小玩意儿的请举手。举手的孩子奖励两颗五角星。虽然你还不知道什么是麦哨,但是你已经把它变成问题,打上问号的也请举手,这也是非常好的预习习惯,也奖励两颗五角星。好,那现在请举手的孩子能不能简单地说说什么是麦哨。请你说。

生一:麦哨就是用麦杆编成的哨子。

师:不是编成的。你修正一下。

生:是做成的哨子。

师:对。简单地说,麦哨就是用麦秆做的哨子,怎么做呢?请看大屏幕:将麦秆截断、削孔,能吹出清脆、悠扬的声音。让大家见识一下麦哨的庐山真面目。(课件)这就是麦哨,什么做的?

生:麦秆。

师:有点像什么乐器?

生:笛子。

师:麦哨可是乡村儿童都会做,都爱吹的小玩意儿。(课件)这是预习的第三个话题。

师:关于预习的第四个话题,预习的时候,你已经初步了解这篇文章是写什么的请举手。生举手。

师:连这个你们也知道啦?奖励自己三颗五角星。能不能简洁地说说这篇文章是写什么的?请说。生:写乡村孩子的生活。

师:赞同吗?

生:赞同。

师:我发现咱们××班的孩子阅读的能力特别强。这篇文章写的就是乡村孩子的生活。除了这篇文章给了大家这样的提示之外,你们有没有发现,有一个地方也在提示我们文章是写什么的。请说。

生:略读提示里面也有。

师:有没有发现?好,我们看一下导读提示:(课件)导读提示的第二句话:认真读读下面的课文,看看文中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这就在提示我们,这篇文章写的就是——(课件)乡村孩子的生活。师:通过预习,你们觉得乡村孩子的生活怎么样?能不能用一个词来形容。

生一:是美好的。

师:同意吗?还可以用什么词?

生二:是有趣的。

生三:是非常幸福的。

生四:是非常快乐的。

生五:是丰富多彩的。

师:那么多的词语都可以形容乡村孩子的生活。这样吧,我们选择其中的一个把它写在课题的旁边。(板书:快乐)

师:作者写这篇文章他就想告诉读者乡村孩子他们的生活是—生:快乐的。

师:对如此快乐的乡村生活你们向往吗?

生:向往。

师:是一般的向往还是非常非常向往?

生:非常非常向往。

师:不要说你们小孩了,就连老师这样的大人对这样的生活也特别特别向往。我认为要想体验这种生活的快乐,我们首先得做一件事情:我们要去了解一下,这篇课文写到了乡村孩子的哪些活动?对不对?把笔拿起来,请一边默读,一边用圈关键字的方法,去圈一圈文中写到了乡村孩子的哪些活动。什么叫圈关键字关键词呢?把最关键的字词圈下来,可圈可不圈的字词咱们坚决不圈。(生动笔圈)有没有发现有一个自然段里面活动特别的多?

生:有,第五自然段。

师:圈出来了是吧?交流一下。咱们按照顺序,文中提到的第一个活动是什么?

生:我认为是吹麦哨。

师:赞同吗?

生:赞同。

师:吹麦哨是哪几个自然段写的?

生:

一、二

师:仅仅是一二吗?

生:七八也是。

师:对,还有七和八。你看,吹麦哨用了四个自然段来写,开头两个自然段,结尾两个自然段,你说他写得清楚不清楚?

生:很清楚。

师:开头两个自然段,结尾两个自然段,这种写法叫什么? 生:首尾呼应。

师:没错。那第一个活动是吹麦哨,第二个活动是什么呢?

生:割草。

师:哪个自然段?

生:第三自然段。

师:所以你只要圈出割草这两个关键字就可以了。圈好了吗?

师:第三个活动是—–生:翻跟斗。

师:哪个自然段?

生:第五自然段。

师:第五自然段还提到了—生:竖蜻蜓和摔跤比赛。

师:也就是说一个自然段提到了几个活动?

生:三个。

师:你说是写得清楚还是不清楚?

生:不清楚。

师:也就是说写得比较—-生:简单、师:比较—生:简洁

师:也可以说比较略。

师:还有其他活动吗?

生:有

师:哪个自然段?

生:还有第六自然段写的是采集茅茅针。

师:采集茅茅针这几个关键字圈得也特别特别得准。

师:刚才我们是用圈关键字的方法梳理了课文写到的哪些活动?我相信你圈出割草、摔跤、竖蜻蜓、翻跟斗、采集茅茅针这些关键字易如反掌、不在话下。我想请教的是,你们怎么圈吹麦哨的?

生:我就是看到最后一个自然段,他说是谁又吹响了那欢快、柔美的麦哨,我从这里看出他吹了麦哨。师:也就是说第八自然段里有吹麦哨这三个字,有没有发现?

生:有。

师:怎么圈的?

生:我就是把吹响和麦哨都圈起来,然后再用一条线把它们连起来。

师:我看到了。你确实是这样圈的。先把吹字圈下来,再把麦哨圈下来,中间连一条线。这种圈法太好了。是这样圈的请举手。奖励自己一颗五角星。

师:这是关于预习的第四个话题。我们接着聊预习。预习的时候,你已经在自己喜欢的那一部分内容旁边作上记号的请举手。(师数)七个孩子做了这件事,奖励五颗五角星。谁知道,为什么我们要做这件事? 师:这个任务可不是老师提出来的,哪儿有这个要求,有没有发现?

生:上面的学习提示中有。

师:你把这句话读出来。

生读:找出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再对同学说说喜欢的理由。

师:阅读提示当中有这样的要求。所以我们在预习的时候可以试着去解决,这就是会预习。明白了吗?以后咱们在预习略读课文的时候要学会关注什么? 生:阅读提示。

师:好,七个孩子做得非常好。其他孩子没关系,给大家一个选择的机会,请大家再去关注一下刚才说的吹麦哨、割草、翻跟斗、竖蜻蜓、摔跤、采集茅茅针,你最喜欢哪个部分?请注上记号。

生动笔。

师:选好了吗?我们来初步统计一下。喜欢吹麦哨的请举手。(七个)喜欢割草的请举手。(两三位)喜欢摔跤、竖蜻蜓、翻跟斗的请举手。(三位)喜欢采集茅茅针的请举手。(哇,那么多,29个孩子全喜欢采集茅茅针。)那么多的活动当中,我发现了最受同学们欢迎的是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吹麦哨)还有一部分是—-(采集茅茅针)你们要准备一下喜欢的理由。(板书:吹麦哨采集茅茅针)默读这一部分内容,找一找,为什么喜欢这两部分内容。描写吹麦哨的是一、二、七、八(板书)描写采集茅茅针的是第六自然段。(板书)赶快准备一下为什么喜欢。

生准备,师出示课件。(学习要求)

师:有没有准备好喜欢的理由?我先请喜欢吹麦哨的孩子起立。说说喜欢的理由。

生一:因为我以前从来没有见过麦哨,课文中说它的声音非常得欢快、柔美,所以我很好奇麦哨的声音和样子究竟是怎样的。

师:你觉得特别新奇,所以喜欢。

生二:我也是觉得很新奇,因为在我们城市里没见过麦哨是什么样子。看到课文里说它吹起来很欢快,所以我也很喜欢吹麦哨。

生三:我们城市里没有吹过,所以我们很惊喜。

生四:请大家关注八自然段,最后一句说传得很远很远,可以传到别人的家里,也可以说是把一种幸福传到别人的耳朵里,传到家庭里,我觉得麦哨就是代表一种幸福。(鼓掌)

师:他特别会阅读,特别会理解,他觉得麦哨代表乡村孩子的快乐,代表的是乡村孩子的幸福。其他孩子有补充吗?

师:我记得第一个孩子说,他喜欢吹麦哨这部分内容是因为他从文中读到了麦哨的声音怎么样?

生:很好听。

师:赶快圈一圈,有哪些词语是形容麦哨的声音的。找到一个马上报出来,我帮你重复。

生:欢快、柔美、忽高忽低、此起彼伏、一声呼一声应

师:那么多的词语在形容麦哨的声音,所以我们从这些文字当中读出了麦哨的声音是非常非常好听的。所以那么多的孩子喜欢,是吧?

师:有没有发现一、二、七、八这些内容当中有两个自然段对麦哨的声音做了直接描写?哪两个自然段? 生:一和七。

师:像一和七这样的自然段里面的这些“呜卟”这样的词语,这是什么词语?

生:象声词。

师:对,直接描写声音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上象声词,这样就会把文章写得比较清楚。

师:很多同学喜欢是因为以前没吹过,对吹麦哨比较新奇对吧?(出示课件:呜卟,呜卟,呜??)现在想吹吗?

生:想

师:会吹吗?

生:不会

师:不可能不会呀。哪怕你以前不会吹,但是我相信,你只要读了一和七自然段你就会吹了,有没有道理?谁来吹一下,我已经把麦哨的声音呈现在大屏幕上了。

生一吹:呜卟,呜卟 师:没吹完,接着吹。

生一:呜

师:火车来了。

生二:呜卟,呜卟,呜

师:火车又来了。

生三:呜卟,呜卟,呜卟,呜卟

师:他这个吹法跟前面两个孩子不一样,为什么我没评价他火车来了,我觉得他吹得还是有道理的,问题出在哪儿,出在这个省略号对不对?省略号省略的难道就是个呜字吗?如果你吹“呜卟,呜卟,呜”那永远是火车来了。怎么吹?

生四:我觉得欢快地吹“呜卟,呜卟,呜卟,呜卟”

师:他吹出的是欢快的麦哨,怎么样?能不能听出欢快来?如果你吹的时候面带微笑,那就更欢快了。再来吹一吹。

生四继续吹。

师:继续吹,你能吹多长就吹多长。

生四继续吹。

师:赶快喘口气,掌声送给他。你真能吹,你们会吹了吗?

生:会

师:我小时候吹过麦哨,相不相信?

生:相信

师:我真吹过。我吹出来的麦哨可不只这样一种腔调,请看(出示课件:三种麦哨的声音)接下来我将吹响其中的一支,待会儿你用手指头表示数,告诉我我吹响的是那一支,好不好?请注意听。师吹:“呜卟—–呜卟—-呜卟—–呜卟—–,”作出判断,一起用手指头告诉我我吹响的是哪一支。为什么我吹响的是这支? 生:因为吹完呜卟后有一个停顿。

师:是停顿吗?什么叫停顿,“呜卟”叫停顿,自我修正。

生:吹完“呜卟”以后有个声音的延长

师:这样表达就准确了,为什么要延长?

生:破折号的意思就是延长。

师:连这个标点你们也认识,这是破折号,破折号落在哪一个字的后边就表示这个字要延长,真不错,那

谁会吹第一支麦哨?

生吹第一支麦哨。(掌声响起)

师:谁会吹第三支麦哨?吹这支麦哨需要你这口气够长,而且吹第三支麦哨的时候一定要面带微笑,要不然容易让别人觉得慎得慌。

生吹第三支麦哨。

师:他有吹麦哨的实力,他刚才吹出的是悠长的麦哨。掌声送给他。

师:接下来自由地选择一支麦哨,尽情地吹响,我用话筒帮助大家营造此起彼落、你呼我应。你们管自己吹就行了。

生自由吹,师用话筒传出声音。

师:这就是此起彼落,你呼我应。吹麦哨快乐吗?

生:快乐

师:所以作者写得那么清楚。通过刚才的学习,我相信同学们已经有了这样的收获,咱们今后在描写声音的时候,如果能够准确地用上标点,一定会把声音写得惟妙惟肖。所以刚才那么多的孩子喜欢吹麦哨。我觉得你们的喜欢理由非常充分。

师:有更多的孩子喜欢采集茅茅针。有一个理由我肯定猜的到,你不相信的话,我说出来你们肯定会赞同。因为你们都是小馋猫,是不是?

生:是

师:肯定因为茅茅针味道特别好,所以喜欢嘛,对不对?我们看一下写采集茅茅针的是第六自然段。(出示课件)来,说说理由,为什么喜欢。能不能从文中找出喜欢的依据来?

生一:因为课文中写着茅茅针吃了以后,甜滋滋的味道会直沁肺腑,那种感觉很好。

师:你看被我猜中了吧,她喜欢茅茅针的味道。这段话的最后写到了茅茅针的味道,我希望同学们能圈出四个字来,表示茅茅针的味道,哪四个字?

生:甘甜清凉

师:对,还有别的喜欢的理由吗?

生二:因为我从来没有见过茅茅针,所以很想见一见,尝一尝。

师:文中有没有提到茅茅针的样子?

生:有

师:这段话开头就提到了茅茅针的样子,你能括出那句话吗?从哪儿开始?请你读出描写茅茅针外形的句子读一读。

生读。

师:这是写茅茅针的样子。写得清不清楚?

生:清楚

师:让大家见识一下茅茅针长什么样?出示课件:这就是茅茅针。这句话写的就是茅茅针的样子,写得非常清楚。(出示第六自然段写样子的一句)中间部分写了什么?

生:写的是怎么吃茅茅针。

师:写得请不清楚?把笔拿起来,圈出怎么吃茅茅针的动作。第一个是—–(剥开)第二个事—-(抽出),第三个是—(嚼嚼),第四个是—-(吮吮)(出示课件)。

师:你们觉得这段话写得清楚不清楚?

生:清楚

师:为什么写得那么清楚呢?总结一下,他一开始写了什么,中间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生:一开始写了茅茅针的样子,后来又写了怎么饮用茅茅针,最后又写了茅茅针的味道。

师:所以写得特别特别的清楚。实话实说吧,喜欢这部分内容是不是想尝一尝茅茅针?

生:是

师:想尝的举手。

麦哨朗读篇五

虞大明《麦哨》实录及点评

(2014-08-15 16:01:23)

分类: 精品课堂四下

童心 童声 童趣

——人教版四年下册《麦哨》实录及点评

执教:浙江省杭州市崇文实验小学特级教师

虞大明 点评:福建省罗源县教师进修学校特级教师

陈宝铝

一、揭示课题,抛出话题

师:今天我们跟随作者陈益一起去乡村走一走。我们一起来学习24课,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习略读课文需要我们自己去阅读,自己去发现。预习过课文的请举手。认为自己是预习高手的请举手。(生举手)今天这堂课我们就重点聊聊预习好不好?

师:话题一——预习的时候已经将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的请举手。(生举手)拿起笔来,在课题的上方给自己打上一个五角星。标上自然段的序号,会方便阅读。

师:话题二——预习的时候已经把这篇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的请举手。(生举手)再打上一个五角星。这是读好一篇文章的基础。

师:话题三——这篇课文的课题是麦哨,预习的时候你已经想办法了解麦哨是什么玩意儿的请举手。(生部分举手)拿起笔来,打上两颗五角星。虽然不知道麦哨是什么,但是已经把它变成问题,在课题上边打上问号的,请举手。(生部分举手)也请打上一颗五角星。预习的时候,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就要学会打上问号,然后想方设法把这个问号变成句号和感叹号。这就是会预习,会学习。谁来说说看,什么叫麦哨?

生:(①麦哨就是一段麦穗儿;②麦哨是麦秆做的哨子)师:到底哪种说法正确?

师:麦哨就是麦秆做的哨子。到底对不对呢?请看大屏幕。

(课件呈现:麦哨,麦秆做的哨子,将麦秆儿截断,削孔,能吹出清脆、悠扬的声音)

师:想见一见麦哨的庐山真面目吗?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麦哨图片)这就是麦哨,有点儿像什么?

生:笛子。

师:只不过比笛子要细一点儿,要少很多孔。麦哨可是乡村孩子都会做都爱吹的小玩意儿。(课件出示图片:小孩子在做麦哨)你瞧,这个小男孩就在做麦哨。

【点评:以聊天的方式,引入新课,使一开课就显得轻松、愉悦。围绕话题检查预习情况,着眼的是预习能力的形成,而让孩子自画五角星,自我评价,更体现了自主学习。】

二、概览文本,初知大意 师:你们不愧是预习高手。我们继续交流话题四——预习的时候已经初步了解了这篇文章是写什么的请举手。(部分举手)请打上两颗五角星。谁能说说这篇文章是写什么的? 生: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乡村孩子美好、快乐的生活。

师:每一篇略读课文之前都有一段这样的文字(课件出示“略读提示”),这叫什么?

师:导读提示里边,哪个短语其实就在提示我们这篇文章是写什么的? 生:主人描写的乡村生活多么富有情趣。

师:这句话是对前面这篇文章的总结。继续看,哪一句话里面的哪一个短语提示了这篇文章是写什么的?

生:孩子的生活。

师:(课件中红线划出“孩子的生活”)这个短语就在提示我们即将要学习的这篇文章是写什么的。孩子们,我们在学习略读课文的时候要学会关注导读提示。

师:根据你们的预习,你们觉得哪个词语来形容乡村孩子的生活,比较合适? 生:(无拘无束、无忧无虑、自由自在、丰富多彩、快乐)师:你们真会阅读。如果让你们选择一个词,你们会选哪个? 生:快乐。(师板书:快乐)师:《麦哨》这篇课文就是想告诉读者乡村孩子的生活是快乐的。你们对这样快乐的乡村生活向往吗?

生:(向往、非常向往)

【点评:引导学生抓导读提示,整体感知课文,利落、干脆,一是体现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二是注重了方法的指导。】

师:不要说你们小孩儿了,就连虞老师这样的大人对这样的生活也特别特别向往。想体验一下这样的生活吗?(生:想)

师:老师认为,想体验这样的快乐生活,咱们必须得弄明白这篇文章当中写到乡村孩子的哪些活动。拿起笔来,请用圈关键词的方法去梳理梳理课文写了乡村孩子的哪些活动。(生读课文,圈画,教师巡视、指导)

师:课文中写到孩子们的哪些活动? 生1:吹麦哨。

师(板书:吹麦哨):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吹麦哨?

生1:

一、二自然段和七、八自然段。(师板书:1、2、7、8)师:开头两个自然段,结尾两个自然段都写了吹麦哨,这叫什么? 生2:首尾呼应。

师:真厉害,这就叫首尾呼应!继续交流。生3:割草(师板书:割草)生3:采集茅茅针。

师(板书:采集茅茅针):哪个自然段写到的? 生3:第6自然段(师板书“6”)

生3:第五自然段写到了翻跟头、竖蜻蜓、摔跤。(师板书)

师:你们真会读书。都圈下关键词了吧!你们是怎么圈“吹麦哨”的?文中有这三个字吗?

生4:第八自然段有“是谁又吹响了那欢快、柔美的麦哨?”

师 :第八自然段的第一句话里边儿有“吹麦哨”这三个字,这三个字是挨在一起的吗?

生4:不是。

师:那怎么圈啊? 生4:我先圈“吹”,然后再圈“麦哨”,最后用一条线将两个圈连起来。师:嗯,这个办法不错,值得推广。跟他一样圈的孩子请举手? 【点评:让学生用圈关键词的方法去梳理课文所写的乡村孩子的活动,指导细致到位!】

三、聚焦重点,尽享快乐 师:我们继续聊预习,话题五——预习的时候已经在你比较喜欢的内容旁边做上记号的请举手(举手者寥寥)。不多,有点遗憾。我想要是谁能在比较喜欢的部分旁边做上记号的,我奖励他三颗五角星。谁知道虞老师为什么要提这个问题?

生:学习提示上有这个要求。

师:你眼睛真亮。请大家关注导读提示:“找出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再对同学说说喜欢的理由”,导读提示当中写得明明白白。孩子们,今后咱们在预习略读课文的时候,如果导读提示当中布置了非常清楚的任务和要求,我们也要试着先去思考思考,这就是会预习。刚才举手的孩子打上三颗五角星。其他孩子,请你快速默读课文,在喜欢的内容旁做上记号。

师:都做出选择了,我们来统计一下。喜欢吹麦哨的请举手(一位学生举手)师:喜欢割草的请举手(四位学生举手)师:喜欢翻跟头的请举手(没有学生举手)师:喜欢竖蜻蜓的请举手(三位学生举手)师:喜欢摔跤的请举手(两位学生举手)

师:喜欢采集茅茅针的请举手(许多同学举手)

【点评:还是紧扣导读提示进行教学,让学生谈自己最喜欢的部分,也再次体现生本理念。】

师:哇,最受大家喜爱的是“采集茅茅针”这部分内容。那接下来该干嘛了? 生:对同学说说喜欢的理由。师:没错,导读提示中有这样的要求。不过,首先得把你喜欢的理由找出来。请一边默读课文,一边寻找你喜欢的原因,找到以后跟你的同桌交流交流。

(生自主阅读画找——同伴交流)

师:好,喜欢采集茅茅针的孩子最多,我们就先来关注描写采集茅茅针的第六自然段。(课件呈现第六自然段)说来听听,为什么喜欢采集茅茅针。

生:因为这段有非常多的细致的描写。师:哪个地方描写得特别细致? 生:描写怎么吃茅茅针。

师:把怎么吃茅茅针写得特别清楚是不是?还写到了什么?你说。生:写到了茅茅针的样子。

师:你们很会发现,这段话先写到了茅茅针的样子(出示图片),这就是茅茅针,这句话写的就是茅茅针的样子,我们一起读。(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师:这段话先写了茅茅针的样子,接着写到了茅茅针是怎么吃的。那茅茅针是怎么吃的?能不能把相关的动作圈下来。(出示段落,学生自己圈画)

师:有哪些动作,我们一起把这些动作说出来。第一个是——剥开,第二个是——抽出,第三个是——嚼嚼,还有一个是——吮吮。你看,作者在描写采集茅茅针这个内容的时候,先写了茅茅针的样子,再抓住动作把怎么吃茅茅针写的非常清楚。采集茅茅针快乐吗?我相信你们之所以喜欢采集茅茅针那是因为吃茅茅针很快乐对不对?快乐在哪里? 生:剥开,抽出,比较有成就感。味道也不错,有点馋了。

师:哈哈,你馋了啊。他说很好吃,哪个词语让你感觉到很好吃? 生:甘甜清凉。

师:所以咱们也得把这个词圈下来。茅茅针的味道是甘甜清凉、直沁肺腑,他馋了。跟他一样馋了的孩子请举手。都馋了,那怎么办呢?现在是深秋,茅茅针一般在夏天有,怎么办?我还真找到了跟茅茅针差不多的东西,想不想吃?

生(兴奋):想!师(拿出棒棒糖)生:啊?棒棒糖!

师:这可不是普通的棒棒糖,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的,这棒棒糖就是用茅针做的,叫茅针棒棒糖。想吃的举手(小手如林)。没那么容易!这样,待会儿虞老师来读怎么尝茅茅针的句子,谁要是能把这些动作表演得惟妙惟肖,就可以得到一颗棒棒糖。而且还能在课堂上把它剥开,然后吮吮,最好能把别人的口水都引诱出来。谁想来试试?(生情绪激昂,纷纷举手)

师:刚才他先说馋的,请他先来。请你面对学习伙伴,准备开始。“剥开叶片,将毛穗儿连同茎轻轻抽出,把茎放进嘴里嚼嚼,吮吮,一股甘甜清凉的滋味儿很快从舌尖直沁肺腑。”(生做动作)其他动作模拟得不错,能把“直沁肺腑”再模拟一次吗?(生模拟“直沁肺腑”)这回模拟得不错。来,这颗棒棒糖是你的了,剥开它在座位上尽情地吮吧。(生大笑)

师:谁还想来试试?(生更加兴奋,纷纷举手)

师:就请你吧!(师读句子,生动作模拟,很形象生动)这甘甜清凉的味道把他美得手舞足蹈。(给生棒棒糖)这件事情体现了乡村孩子生活的快乐,而且作者又写得非常清楚,所以你们非常喜欢,是不是?你们很有眼光。

【点评:把棒棒糖带进课堂,用它替代茅茅针,乍看,似乎与课改初期司空见惯并已被人们所抛弃的做法没有两样,但细思之,这实是本课设计的妙笔之一。因为此举的落脚点在于学习语言,着力于让学生形象地感悟“剥开”“抽出”“嚼嚼”“吮吮”等词语;更为重要的是,所创设的情境还原了课文所反映的生活场景,使得学生沉浸在乡村快乐之中。】

师:我记得喜欢“吹麦哨”的只有一个孩子,是哪个孩子?请起立。我非常喜欢吹麦哨这个部分。(与该生握手)我跟你所见略同。你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吹麦哨?

生:我是因为第八自然段说:“那欢快的哨声在撩起麦浪的东南风里传得很远很远。”它传得很远很远,说明它很好听,所以我很喜欢。

师:她读出了麦哨很好听。我也觉得麦哨很动听。你们若不相信,到文章里去圈一圈,有很多形容麦哨声音的词语,马上把圈全出来。(生圈画词语)

师:交流一下,是怎么样的麦哨? 生1:欢快柔美的麦哨。生2:忽高忽低的麦哨。生3:此起彼落的麦哨。生4:你呼我应的麦哨。

师:如此悦耳动听的麦哨,想不想亲自吹吹麦哨?

师:会吹吗?其实,我们可以根据哪几个自然段来吹? 生:1和7。

师:那谁能吹一吹? 生:呜卟,呜卟,呜——

师:火车来喽!麦哨的声音可不是这样的。(师指名另一生吹)

师:火车又来喽!想想,这个省略号只省略了一个“呜”字吗?明白没有?谁会吹?

生:呜卟,呜卟、呜卟。

师:三声不够,继续。你只要气足够长,一直吹,会吗?来。(生连吹)师:你真会吹!谁知道他为什么要不停地吹?

生:因为后面还有个省略号,省略了相同的麦哨声。

师:没错!我小时候吹过麦哨,我所吹的麦哨声可不止这一种强调,请看。课件呈现:

麦哨①:“呜——卟,呜——卟,„„” 麦哨②:“呜卟——,呜卟——,„„”

麦哨③:“呜——卟——,呜——卟——,„„”

师:接下来我将吹响其中的一支麦哨,你们待会儿用手指头告诉我,我吹的是哪一种,好不好?请注意,我开始吹了。

师:呜——卟,呜——卟,呜——卟,呜——卟,呜——卟„„;来,一起用手指头表示一下虞老师刚才吹的是哪一支麦哨?(生举手势2)

师:为什么是第一支?

生:因为麦哨一中“呜”字后面有个破折号,表示声音要延长一点。师:哇,连破折号都认识。太厉害了!那谁能吹其他两支麦哨。(生吹麦哨)师:吹麦哨快乐吗? 生:快乐。

师:通过刚才吹麦哨,我相信同学们一定学会了一个知识,咱们今后在写作文的时候,如果在描写声音的时候,能够准确地用好标点可以让我们把这个声音写得特别清楚,特别生动。通过刚才的学习,也喜欢吹麦哨的请举手。(小手如林)我说嘛,吹麦哨挺有意思,挺好玩的。

【点评:这是本课又一高潮所在。抓住象声词“呜卟”让学生模仿麦哨的声音,训练阅读,很有情趣。尤其是出示三种不同的麦哨声,让学生在变化形式吹麦哨中朗读,课堂上更是欢声笑语,此起彼伏。象声词当然不是事物原声的真实再现,但教者“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借它来引导学生体会标点在表达上的作用,训练破折号的朗读技巧。这样就将对语言的感知、理解、表达和运用无形地融入快乐的体验中。】

四、拓展阅读,感受独特

师:学到现在,我们都明白了,“吹麦哨”和“采集茅茅针”能体现乡村孩子生活的快乐,所以作者写得很清楚,我们很喜欢。那我就纳闷了——割草难道不快乐吗?翻跟头难道不快乐吗?竖蜻蜓难道不快乐吗?摔跤难道不快乐吗?作者为什么只把吹麦哨和采集茅茅针写得特别清楚,而其他的活动写得很简单?

生1:因为课文的题目是麦哨。吹麦哨当然要写清楚。师:有道理,还有别的原因吗?

生2:这两个活动有乡村特色,而其他活动我们城里孩子也能做的。

师:你太厉害了!我们是城里孩子,你想翻跟头,你就能翻;你想摔跤就能摔;你想竖蜻蜓就能竖。但是,如果你们想吹麦哨和采集茅茅针,能实现吗?

生(异口同声):不能。师:虽然所有的事情都能体现快乐,但是吹麦哨和采集茅茅针,这是乡村孩子所特有的生活,能体现乡村孩子特有的快乐。这样独特的活动和事情,一定要写清楚。

【点评:寻根问底,细究文本内容详略的原因——独特的活动和事情,一定要写清楚。这就有助于学生从写作的角度认识作者处理材料的用意,累积写作知识。】

师:其实很多善写文章的人,都会把最独特的事情写得最清楚。在这册语文书的后面有一篇选学课文叫《可爱的草塘》,作者为了体现北大荒生活的无穷乐趣,两件事情写得特别清楚,想不想欣赏一下?

【课件呈现第一件事情】

冬天更好玩啦!穿得像个棉花包似的,戴上皮帽子、皮手套,提着根棍子到草塘里去逮野鸡。天气越冷越好,冻得野鸡连眼睛也睁不开。它冷极了就把头往雪地里扎,你走到它跟前,像拔萝卜似的,一下子就把它拔出来了。

师:请快速浏览。如果你能圈准三个关键字来表示这件事情,那就说明你已经了解这件事情独特在哪儿了。

生:逮野鸡。

师:能圈出“逮野鸡”,已经很有水平了。如果把“逮”换一个字,会更有特色。

生(恍然大悟):拔野鸡。(让学生运用前面所学的圈字拉线的方法)师:没错,有意思吗?见过拔萝卜吗?有一首叫《拔萝卜》的儿歌的会不会唱?那我教你们(师唱一句,学生跟一句)。

师:在北大荒,到了冬天,孩子们不唱《拔萝卜》,他们唱什么?(生:拔野鸡)我们一起来哼哼《拔野鸡》。(师生哼唱根据《拔萝卜》改编的《拔野鸡》儿歌)

师:还有一件事情,特别长,学会默读,快速读,找出两个关键字。【课件呈现】

往前没走多远,就听到小丽喊:“快来呀,姐夫。”我跑到跟前,扒开草丛一看,是个不大的水泡子,水面上波光粼粼,仔细一看,挤挤挨挨的都是鱼。我不禁惊叫起来:“啊,这么多鱼!”连忙脱掉鞋袜,跳进没膝盖深的水里,用水瓢舀起鱼来。筷子长的鲇鱼,手掌宽的鲫鱼,一舀便是一条。连同塘水一起往岸上抛。小丽不住地往篮子里拾。我舀着舀着,忽然哗啦啦一阵水点儿落在我的身上和脸上。下雨了吗?我抬头一看,是小丽捣的鬼!她淘气地笑着说:“你真是贪心不足哇,篮子都满了,再往哪儿装啊!”

师:圈出来了没有?一起说。生:舀鱼

师:独不独特?太独特了!所以作者把这两件事情写得最清楚。把最独特的事情写得最清楚,这可是写好作文的金钥匙啊!

【点评:这两个片段内容与《麦哨》相吻合,都是体现乡村生活的快乐,学生读起来饶有趣味。而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圈关键字捕捉重点内容的方法,认识作者把最独特的事情写得最清楚,就在“语用”训练上,把略读课文与选学课文的学习有机地联系起来,把方法的学习与实践运用结合起来。这样的拓展链接得当、实在、有趣!在略读课教学内容架构上,做到“基于教材,适度高于教材、广于教材”。】

五、自主归纳,盘点收获 师:快下课了,同学们有收获吗?我们来盘点一下:你有什么收获? 生1:在写文章的时候,在象声词里面加上适当的标点,可以更加生动形象。生2:要把最独特的事情写得最清楚。

师:不错,这是写好作文的金钥匙。谁能说说在预习上有什么收获? 生3:预习的时候要把自己最喜欢的部分标出来。生4:预习时,要在不明白的地方打问号。

生5:我要给他补充,打了问号之后,要尽可能自己想办法解决。师:太好了!看得出来,你非常爱学习,爱探究。继续交流。生6:在预习略读课文时,要关注导读提示。

师:这点太重要了。同学们总结得都不错。相信你们一定还收获了乡村孩子生活的——

生(齐):快乐!

师:我相信你们的童年生活也是快乐的。那么,就让我们用勤奋的笔把快乐的生活记录下来,和别人分享。记住,快乐与人分享会更——

生(齐):快乐!

【点评:让学生理一理收获,有助于巩固学习成果,上升认识。】

【总评:纵观整节课,轻松、活泼,扎实、高效。具体分析,有如下之特点:

一、“乐”中悟乐,“乐”中品味。虞老师这节课最突出的特点是“趣”字。《卖哨》描述的是北方乡村儿童生活的快乐。虞老师紧扣这个“乐”字,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课文的写作特点,着力创设情境,再现快乐。他以棒棒糖代替毛毛针,让学生品尝回味,利用象声词“呜卟”让学生“吹麦哨”。这就把潜藏在语言文字底下的快乐用通俗形象的方式展现出来,使得课堂充满欢声笑语,而真正的落脚点在于学习语言,让学生沉浸在语言之中,品味咀嚼。学生在分享乡村儿童的快乐之中尽情享受学习语言的快乐。这种欢乐,诚如教者所言“不是肤浅的、形式的‘嬉笑杂耍’,而是发自内心的愉悦”。笔者以为,能产生这样的效果与执教者的“童心”是分不开的,正是教者的“童心”引出了真挚而美妙的童声,课堂上才洋溢着浓浓的童趣。

二、详略明显,体现“略读”。首先,教者紧扣导读提示,巧妙地结合检查预习,进行整体感知。这样学生学习方向明确,整个环节花时不多,效果明显。其次,集中重力突破重点。在内容上,聚焦于“品毛毛针”与“吹麦哨”,不枝不蔓;在语言形式上,着重引导学生品味重点词语的意蕴,体会破折号在表达上的作用并进行朗读技巧的训练,目标指向于“语用”能力的培养;在写作角度上,重在让学生细究文本内容详略的原因,懂得作者是把最独特的活动和事情写得最清楚,以达到读中悟写的不断累积。再次,合理拓展链接,穿插选学课文《可爱的草塘》中两个片段,让学生迁移读书方法,在实践中形成技能。

三、“导”“学”得当,着眼能力。从检查预习入手,以回顾收获结尾,贯之始终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一红线。预习的检查细致到位,旨在于让学生进一步明确预习的方法、步骤,强调的是自读自悟,学会质疑。扑捉课文的整体这一环节,教者突出导读提示的引领作用,着力指导学生圈画关键词,理清课文脉络,放手让学生畅谈初步的体会感受。在学习“品毛毛针”与“吹麦哨”中,教者也是立足于让学生圈画关键词语,读中品味,体验中感悟,教师仅是指引学习方向,在学生疑难处点拨指导。穿插选学课文《可爱的草塘》中两个片段,更是集中于让学生进行语言实践,以发展阅读能力。

注:此文已刊发于《小学语文教学(会刊)》2014年第6期


已发布

分类

来自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