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乡愁教学设计及反思 乡愁教学设计全国一等奖篇一
汉川市脉旺镇初级中学
李振文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3、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4、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感受涌动的激情,把握诗歌的主题,提高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诵读法、探究欣赏法、比较阅读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味诗歌抒发的思乡愁绪,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诵读,理解诗歌意象,领会诗人真挚的情感。教学难点:感受诗歌中涌动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学习步骤:
感情地朗读—–细腻地品读—–丰富地想象——诗意地仿写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收集有关乡愁的文章、诗词、歌曲、成语或俗语。课时分配: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费翔的《故乡的云》)曾有诗云“月是故乡明”,游子无论走多远,人生风筝的线永远在故乡的热土上扎着根。著名诗人余光中,在1972年创作的《乡愁》诗可谓是眼含热泪,深情吟唱。这一节课我们就走进《乡愁》诗去感受思乡的情绪。
二、整体感知,深情诵读。
1、学生默读,熟悉诗歌内容。
(师提示余光中简介,大屏幕出示)
余光中,(1929——)祖籍大陆。当代诗人和诗评家,湖南衡阳人,现居台湾。1928年生于南京。1946年考入厦门大学外文系,1948年发表第一首诗作,次年随国民党军队赴台。1949年去香港,1950年去台湾。1953年10月参加《创世纪》诗刊。致力于现代主义诗歌创作,被尊为台湾诗坛祭酒。他的诗论文章,视野开阔,富有开拓探索的犀利朝气,善于从语言的角度把握诗的品格和价值,自成一家。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古典文学一往情深,承继了传统文化中乡愁这一永恒的主题,写出了新意;另一方面,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而诗人又经常流浪于海外,游子思乡之情,不免经常流露出来(是他诗歌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对此,他在一篇散文中曾不乏风趣幽默地说:大陆是母亲,台湾是老婆,香港是情人。代表作有《乡愁》、《乡愁四韵》,《春天,遂想起》,被称为乡愁诗人。
2、生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并尝试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师作诵读提示)(大屏幕出示节奏、重音划分)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明确: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深沉的,深沉中又略带哀伤,所以朗读时的速度就是缓慢的。同时注意节奏和重音。
第一小节,此时的作者是“少小离家”为读书,未经世事沧桑,略带“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感觉,更多的是对母亲的依恋;
第二小节,妻子是相约一生共白头的亲人,新娘是自己一生最欣赏的亮丽风景。朗读时应注意那淡淡的哀愁中的丝丝温馨和似水的柔情;
第三小节,恰当运用颤音,表达一种如泣如诉的深深的哀伤;
第四小节,文章最后,诗人由个人的悲欢离合升华到家国之思:此时犹如乐曲达到高潮!所以要读得荡气回肠,一波三折。特别是最后一句要一字一顿,语调上扬,“在——那——头”要气流不断,读出激昂慷慨之感。
3、教师示范朗读。生想象,体会画面美。
配著名音乐家马思聪的《思乡曲》
(生思考):“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在《乡愁》诗中,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作者是如何实现这一转化的?
(生作答,师明确)
诗歌巧妙地将“乡愁”这种感情进行了物化,也就是找到了它的对应物。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里,“乡愁”分别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等具体可感的对象上,这种技法,通常称之为“移情”,可以增加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诗是精当的含蓄的艺术,光靠这样的领会是不够的,还需要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去拿美丽的画面中飞翔。诗人在人生的四个时期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四个意象,若把人的一生比作四季,诗的四节就分别代表了春夏秋冬,请你想想根据诗人四个典型意象,结合人生不同阶段的情况和四季景物特点,用你细腻的笔触,描绘不同阶段的美丽图画。
1、哪一节最难想象?(生可能觉得
三、四节比较难)
请生齐读。老师描绘画面。
第三节:中秋月圆人应团圆,但是当作者历尽千辛万苦,归心似箭地回到了朝思暮想的家乡时,却再也听不见母亲慈爱的唤儿声,再也看不见母亲慈爱的笑容,再也感受不到母亲温情的摩挲了。含辛菇苦的母亲由于年老体衰,由于念儿成疾已经长眠于地下了,那“矮矮的坟墓”便是明证,“矮矮”也正说明母亲溘然去世已久了!“鬓已星星”的作者在冷风苦雨中直挺挺地跪在坟前!没有眼泪,眼泪也许在漫长的思念中流尽了!今日的冰冷的雨水就是他的泪吧!没有了哭声,哭声也许在刚跨进家门看到母亲遗容时,发出的撕心裂肺的一声“娘啊”的哀叫时已哭尽了!今日凄厉的秋风就是他的痛哭吧!他仿佛在想:在漫长的无期无望的等待中,老母亲该是怎样的望眼欲穿!每年的365天的希望变成365天的失望,十年就这样过去了,又十年还这样过去了„„时间老人已不忍心再让母亲活得这样苦了,这样苦苦的等待了,在母亲就要闭上眼的那一瞬间,她还努力想听儿子的喊“娘”声,她还努力地伸出枯槁的手想抚摸一下儿子,但是无望了,多年的希望、失望的交替此刻变成了黑漆如夜的绝望了,这时一滴冰冷如古井之水的眼泪在紧闭的眼角流出。他仿佛又想起多年前离家的晚上的情景:母亲在昏黄灯下给自己密密地缝着衣服,“意恐迟迟归”,谁又想到这一迟就几十年!总算回来了,却不见了母亲,生死两茫茫,天人永相隔;他仿佛在想:母亲的恩情如三春之阳,一生也报答不完,但是总可以服侍妈妈养老送终呀。可是只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刻骨铭心的无法弥补的一生的伤痛了!后悔当时为何要离开母亲,内疚自己没有尽人之子孝,哀悼母亲凄凉的一生,痛恨隔断天伦的无情世事。这一切的一切只留下浓浓的悲哀。所以坟墓矮矮,哀痛浓浓!
2、哪节最易想象?
生自选,听朗读欣赏,听完后写,3分钟。
4、合作研讨,细腻品读。
(学生四人小组研讨后回答,师巡视,明确)1.这首诗歌的四个小节可以调换顺序吗?为什么? 诗人所写的“乡愁”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深、升华的?诗歌的第四节对诗意的拓展有怎样的重要作用?
四个时间序词,代表了四个人生阶段。诗人以时间的变化来组诗,四个时间序词也即概括了诗人的整个人生,也就是浓浓的乡愁牵动了诗人的一生。
2.你投入了怎样的感情去朗读?(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这种感情看得见吗?那么诗人是借助什么事物来表达自己的感情的?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3.体会“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表达效果。这四种对象前的数量词有什么特点?它们共同突出来这四样东西的什么特征?在诗歌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4.小结。
5.再读诗歌,寻美。
《乡愁》诗歌很美,美在——–(1)从整体结构看,a美在整齐划一的结构上。
b美在一唱三叹的音乐节奏上。
(2)从构思立意看,c美在从小到老的时间顺序上。
d美在身处各地的空间变化上。
e美在托物寄情的比喻形象上。
(3)从词句运用看,f美在数量词的运用上。
g美在叠词的运用上。
(4)从思想感情看,h美在每一节诗都是一幅凄美的图画上。
i美在主题的逐步深化、最后升华上。
三、比较阅读,拓展延伸。
1、台湾当代诗人席慕容的《乡愁》也是抒写乡愁的,说说它与课文在表达上各有什么特点?(生个性阅读,然后同桌研讨,师点拨)
①背景相似。②席慕容的乡愁缠绵悱恻,意境深幽,比喻新奇,但在思想深度的开掘上,不如余光中的《乡愁》那样深刻。
2、自选角度欣赏《乡愁四韵》。
四、学以致用,大显身手。(全班分两大组)
一组:诗意地仿写(小试牛刀)
余光中说乡愁是“浅浅的海峡”,席慕容说是“没有年轮的树”,那么,如果有一天你走出家门,你心中最惦记的是什么?请发挥想像仿照课文,用漂亮的比喻句尽现你的感觉。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理解,用具体的事 物为”乡愁”打个比方。
例:乡愁是一枚青橄榄,苦苦的、涩涩的,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读书时,乡愁是一线细细的电话,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二组:丰富地想象。(mtv制作大赛)
要求:结合自己的理解,任选一副画面,选好背景音乐,用自己的语言把这幅画面描摹出来。先小组同学合作,然后向全班展示。背景音乐:
画面:
解说:
(成果展示,全班共享)
五、激情小结,教师寄语:
我们可以不做诗人,但是不能没有诗意。
我们也许不再年轻,但是不能失去诗情。
让我们再一次通过朗读吟诵,感受海外游子浓浓的乡愁吧。
乡愁教学设计及反思 乡愁教学设计全国一等奖篇二
〈〈乡愁〉〉教案
一、主题思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培养赏析理解、创造、表达能力为主线。
二、导学提纲:
1、通过对诗歌深情的朗诵,理解品位诗歌的语言和结构。
2、通过对诗歌深度的挖掘,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学会一种诗歌中常用的写作技巧:托物寄情。
3、通过对诗歌深入的感知,感受作者的乡关之思、怀亲之情,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对祖国统一的期盼之情。
三、教学过程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对诗歌深情的朗诵,理解品位诗歌的语言和结构。
2、通过合作探究,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学习种诗歌中常用的写作技巧:托物寄情。
3、通过对诗歌美点赏析,感受诗歌的魅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感受作者的乡关之思、怀亲之情,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对祖国统一的期盼之情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
学会一种诗歌中常用的写作技巧:托物寄情
教学难点:通过对诗歌学生对于诗歌朗读时节奏感的把
握
诗中内容由思家升华至思国的思想转化过程
五、课时设计: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而乡愁又是中国诗歌史上历久常新的主题。许多诗人都曾表达过 那最让人牵肠挂肚、费尽思量的思乡之情。乡愁,是文学创作中永恒的主题,同学们你的记忆中有哪些诗歌是书写乡愁的?(学生回忆,教师多媒体展示1)
现在让我们与余光中一起唱着乡愁永不老去。(多媒体展示2-3)
(简介作者及其创作4)
(二)朗读:诗人离开故乡几十载,经历了生离、死别,饱尝了乡愁之苦与故国之思,初读诗歌。
1、学生自读,读准重音和节奏,读出感情:(教师指导,多媒体展示5-6-7)
2、指名朗读(教师点拨)
3、分组读(8-9-10-11)
4、集体诵读
5、听看朗读视频(多媒体播放12)
(三)内容理解:刚才,同学们声情并茂的朗读,深深地打
动了我,你们一定是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把诗歌的语言变成自己的心声。那么阅读一首诗歌我们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学生回忆,教师归纳,点拨意境,多媒体展示13-14)
为了帮助大家理解诗歌,我们来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1、全诗是按照什么顺序结构全篇的?(多媒体展示15)时间顺序: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2、作者运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乡愁的? 之间的关系如何?(多媒体展示16-17)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由小到大,由浅入深,情感升华)想念母亲-依恋妻子-追念母亲-眷恋故土(家国之思)
3、探究乡愁诗的特点(多媒体展示18)
3、诗中四处“乡愁”含义是否相同?意境在何处得到升华?
怎样升华? 想念母亲-依恋妻子-追念母亲-眷恋故土
(此环节提到了意境和意象的相关知识,教师做适当点播。)意象:诗人心中的物象,沾染或渗透了诗人情感而有所变形的形象。
意境:情景交融、虚实相生能诱发和开拓丰富审美想象空间的意象整合。
(四)品味:诗歌的美,美在哪里
同学们谈的都很棒,就让我们把感性的认知化做理性的表达,把大家对这首诗歌的感受用“我觉得……写得好,好在……”句式表达出来,比一比谁说的好(学生作答)
范例:
生:我认为“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这几个表示时间的词用得好,好在准确地表示了人的成长历程。
生:我认为“这头”、“那头”、“外头”、“里头”这几个方位词用得好,好在空间变化。
生:我认为“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这几个词用得好,好在准确形容事物的形状,以小而轻的形象承载了浓浓的乡情。
故乡是一首歌;故乡是一首诗;故乡是一种牵挂;故乡是一份眷恋。曾不知多少文人墨客的吟颂、低唱,让故乡的意蕴变得亲切,变得温润。每每诵读,心底便掠起一丝温馨的感觉撩人心绪。诗人用他的爱国热情演绎出优美的诗篇深深的感染了我们。就让我们集体诵读全诗,尝试背诵全诗,用我们的琅琅书声深情期盼祖国早日统一,宝岛台湾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播放〈〈故乡的云〉〉)
板书设计:
〈〈乡愁〉〉教学设计
育源中学
谷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