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历程观后感5000字模板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观后感了。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写好观后感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些优秀的观后感范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自闭历程观后感5000字篇一</h3

其实,自闭症患者在他们更为深切的痛苦中掩藏着更为丰富的内心世界,这些是常人所不能体会的。传记电影《自闭历程》为我们讲述了美国动物科学家坦普尔·葛兰汀的真实故事,她也是一个自闭症患者,但她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坚持,成为了当今世界数一数二的牲畜处理设备设计与建筑专家。影片带领我们走进这类特殊的人群,感受他们内心的挣扎和梦想。

影片的前半部分,用片段式的记叙,概括了坦普尔从4岁到大学毕业的生活历程。在影片的一开始,坎普尔的一段自我介绍,开启了影片,也开启了她的人生。

从4岁起,坎普尔就活在自我中,她害怕被人拥抱,拒绝和人交流,只关注她想看到的,想听到的,并且对图像极其敏感。

人们常说,上帝关上了一道门,会为你开启另一扇窗。随着年龄的增长,坎普尔在科学领域方面的天才展露无疑。幸运的是,这时候,他遇到了人生中很重要的导师卡洛克,他看到了坦普尔的天赋,并给予她很大的鼓励和支持。除了在学术上的教导之外,卡洛克还告诉她,每当她不敢尝试新事物,恐惧烦躁的时候,就想象前面是一道或者是几道门,而这些门是开启新世界的大门,只要勇敢地走过去,那么全新的世界就将呈现在她的眼前。正是这小小的鼓励,支持坎普尔走过高中,走入大学,最终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大学学业。

坎普尔有颗纯真善良的心,她看到农场的工人们用不科学的方法养牛、宰牛之后,决定设计出一条最人性最科学的养牛生产线。在这个过程中,她遭遇到很多苦难,碰了很多钉子,但凭借自己锲而不舍的努力和实践,她成功了。

坎普尔的自闭视角一直充斥着心酸、彷徨与无助,电影运用一幕幕的有声画面让无声的情感流入我们平静的心田,激起涟漪,激发共鸣。我们深深的为主人公的坎坷命运而呜咽,现实就是这样的残酷,我们应该怎样面对这纷繁的世界?步入社会的坎普尔没有一味对自己的恐惧妥协,而是将这种恐惧化为意象——门。当坦普尔勇敢地打开一扇又一扇门时,一片又一片新的天地随之而来。坎普尔不仅做到了突破,还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就。除了天赋之外,坎普尔还拥有极强的韧性和永不放弃的可贵态度。正是这种无畏的精神,让我们深深动容,联想到我们普通人和我们的普通工作,幸福的我们身心健康者;幸福的我们,和孩子们每天快活的工作。幸福的我们没有烦恼没有困难吗?有,并且太多。幸福的我们是如何对待自己的生活呢?比之坎普尔,我们有着太多的抱怨,对生活,对工作,对社会,对孩子……

我们都是不同程度上的“自闭者”。因为我们也非常依赖秩序和渴望生活在熟悉的环境中,面对陌生和变化本能的具有抵触与恐惧,安于现状和循规蹈矩是我们的常态。

影片的结束,又是一段演讲,这一次她是在全美自闭症大会上演讲。她克服了内心的恐惧,热情地把自己的经历告诉给那些同样患有自闭症的人们。

这部影片不像传统的励志片那样,用各种动情的桥段,企图催人泪下。它只是用一种真诚的态度,向你叙述着一段真实且令人敬重的人生。

这是一部很丰富的电影。这个世界上有很多易于常人的人,这部电影应该只是个开始,而我们要做的是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与关爱。

自闭历程观后感5000字篇二</h3

传记电影《自闭历程》为我们讲述了美国动物科学家坦普尔.葛兰汀的真实故事,这让我想起了作家杨朔曾经说过:“每个人的心里都埋着一团火种,只要善于拨弄,它就会熊熊燃烧。”对于教育者而言,咱们应该如何探寻孩子心灵深处深埋的火种?如何拨弄孩子心中希望的火种?影片已为我们指引了路径——这就是尊重、理解、欣赏每一位学生。

在我看来那些____岁的孩子都应该是快乐幸福的,而在我的教育历程中有这样一位特殊的学生,她叫李静,是个长得很乖巧的小女孩,李静却和别的孩子不一样,不愿上学,即使硬把她留在校也是沉默寡言,课间还躲在角落里,上课不愿发言,性格孤僻,学习成绩也不太好。为什么阳光般的年龄却是如此漠然呢?我在脑子里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于是,我联系其父母,希望从他们那能得到答案。通过了解我才知道:她从小都是外婆带大,外婆也没什么文化,平日里只管她吃饱,很少与孩子交流,更别说教孩子了,将要上四年级了,父母才把她接到身边。由于父母工作很忙,她经常一人呆在家,也很少与父母交流,加之原本间的感情就很淡薄,环境又陌生,导致她性格孤僻,行为也较散漫。在学校里,她总觉得老师、同学对她冷淡,因而自卑心理严重。许多要求得不到满足,不愿和人交往,胆小,时间久了,便成为班上的后进生。

班上的孩子都对老师特别热情,经常会围着老师转,我也很习惯在课后把孩子们叫到自己身边,和他们聊聊天,李静同学也在其间,不过在同学们叽叽喳喳的谈论声中,我看到她总是欲言又止,于是在课间十分钟我常常关注她,请她教教我那些新鲜的玩具怎么玩;问问她这件漂亮的新衣服是谁买的?考考她学懂了吗;对她说老师想听听她的观点,告诉她这几天进步了!今天和同学吵架不应该……告诉她老师想听听她的心里话……在这种轻松的聊天氛围下,及时把握好了教育的契机,自然而然地提出对她的一些要求。与此同时,并把她在校的进步及时打电话给家长,让家长予以表扬。一个学期下来,她愿意主动与同班同学聊天了,偶尔还能听见她爽朗的笑声……

李静同学的转变、电影《自闭历程》的主人公坦普尔.葛兰汀的成长,让我深深认识到,尊重、赞赏、理解在教育实践中对孩子的激励作用。获得他人的赞赏与肯定,达到自我实现,是人们基本生活需要满足以后精神上的一种高级需求。心理学也研究表明:受到表扬后的行为,要比挨训后的行为更合理、更有效。

教育专家韩凤珍曾说过:“所有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好孩子最宝贵的东西——自尊心。”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每个孩子都不是命中注定要做后进生。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团希望的火种。只要我们做到像影片中的导师卡洛克博士那样,一如既往地鼓励、支持、指引我们的孩子们,用尊重、理解、支持去拨弄每一团火种,用欣赏去关爱每一团火种,用《一个也不能少》的师德底线去呵护每一团火种,我相信每一团火种都会熊熊燃烧……


已发布

分类

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