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医院新系统业务流程图模板(六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医院新系统业务流程图篇一

新系统计划于8月10晚正式上线运行,各项准备工作要求8月9日前完成。一. 总务科:

1.打印纸采购,型号:a

4、a5(木浆70克纸)2.门诊病人信息登记表印刷(2万张)3.门诊导医工作台布置 二. 门诊部

1.配备导医人员5名,在门诊大厅负责帮助病人填写登记表。 2.与门诊收费处组长协同完成对门诊专家、科室挂号排班设置并及时修改。三. 财务科

1.门诊收费及药房人员8月9日18:00做一次全员全流程模拟运行。 2.完成就诊卡领取工作,每张就诊卡收取病人押金两元。

3.门诊上线日,门诊收款结账改为21:00,结账后停止收费10分钟,之后用老系统正常收费,待收到信息科通知后启用新系统,结账后老系统所收费用需第二日在新系统里重录入。

4.门诊上线第一日,门诊挂号收费及导医上班时间改为7:30,提前办理挂号手续。

5.门诊上线第一日下午18:00做财务日结,报表由专人负责核对。6.新系统上线后,门诊在老系统中的退费,仍在老系统中进行,老系统仍需做日结,并打印日报。四.药剂科

1.8月10日21:00门诊结账后,将结转门急诊各药房药品库存,各药房及药库当时库存要导出备份,并打印交相关部门保存。库存导出后,门急诊各药房老系统库存将被初始化,各药品库存将被设为20000,各药房与住院相关业务仍在老系统运行,各门诊药房住院药品销量将在切换住院系统时统一处理。

2.住院药房在门诊上线后和住院上线前的时期,领药应在新药库系统进行,药房库存由微机房根据药品出库单在老药房系统中增加库存。

3.住院切换日,住院药房库存应导出备份,并打印交相关部门保存。 4.住院新系统上线后,在老系统中计费的药品如需退药,需由临床科室开出三联红处方,写明退药品种,交药房签字后,送微机房处理并签字后在住院处办理退药手续。

5.新系统上线前一日完成新老药品目录差异的补充录入工作。 五.护理部

1.完成护理人员工号、权限确认工作。

2上线前完成一次模拟测试工作,要求每病区至少有两名护士对新系统操作完全学会并较为熟练。

3.住院新系统上线后,在老系统中计费的药品如需退药,需由临床科室开出三联红处方,写明退药品种,交药房签字后,送微机房处理并签字后在住院处办理退药手续。

六.医务科

1.完成医生工号、权限确认工作。

2.上线前完成一次模拟测试工作,要求每病区至少有两名护士对新系统操作完全学会并较为熟练。

七.其它

医院新系统业务流程图篇二

概述

我觉得自己很幸运,能够有机会参与到一个全新产品的从无到有的一个过程,如果说可以把这看做是一个项目的话,那么对此有一点心得体会。

在我所在的公司,一个新产品从无到有分为几个阶段: 第一、产品运营提交策划 第二、技术部门开发 第三、全面测试、产品上线

每个阶段在实施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不同阶段所遇到的问题点又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每个阶段在实施的过程中都会事先定好一个时间节点,以此来保证整个项目的如期进行。

第一阶段:产品运营提交策划

作为产品经理或产品策划来说,都希望出一个尽善尽美的产品,而老板不会给你做出一个尽善尽美产品的时间,这个时候就会有一个提交策划的时间点出来,也就是第一阶段的时间节点。那么作为产品经理为了能够如期提交策划,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控制好需求

需求其实有两个极端,一个是尽善尽美,尽可能的让功能更友好,用户体验更佳;一个是尽早交付,一切改善性的需求都可以牺牲。

只满足前者,提交策划的工期可能会不断的拖延,因为很多功能的工作量其实是在细节的优化,而不是主要流程的完成。只满足后者,很可能会出现一个让用户很不满意的产品。那么产品经理就要做到平衡好这两点。

2、对需求说不

你对一个需求说不,只要这个需求不是一个会造成其他功能依赖的核心需求,就算这个需求后面发现必须实现,你可以补上,总体工作量并没有增加。但是如果你花资源去完成了这个需求,后面却发现这个需求是不重要的或者可以简化的,那你已经浪费了一些工作量。两者的代价相比,明显前者的代价比较小。例如小说频道,之前花费了大量的资源去做小说,功能也比较完善,但是到了后期发现小说的背景与整个产品的背景选择发生冲突,最后在开发过程中围绕此问题讨论许久之后,决定放弃小说背景。

3、深入了解官方渠道的软件审核机制

由于在产品设计前期没有考虑到官方渠道上线的审核机制,导致充值页面反复驳回,产品技术浪费很多资源去做的充值到后期需要重新设计,并且对用户体验造成了很大不便。所以在产品设计之初需深入了解官方渠道的软件审核机制。

4、整理好需求的优先级

a.确定不变的需求应该先完成,如果策划去完成了一些功能,结果发现后面的需求要改,那前期的一些工作量已经浪费了。

b.被其他需求依赖的需求应该先完成,只有这样,才能不挡住依赖它的需求的进展。比如登录功能,很多登录后的页面都需要当前登录的用户信息。

c.主流程,或者核心需求应该先完成,改善性的需求应该后完成。比如信息列表页面,很多功能需要用户在信息列表里面进行选择。因此信息列表是核心需求。而在信息列表页里面一个列显示格式的美化,这属于改善性需求。5、不要让细节影响你的目标

做产品的人很容易沉浸在功能的细节当中,为一些友好美观的显示,炫丽的功能或者很酷的设计浪费大把的时间,沉浸在细节当中很容易让人忘记工期,忘记产品的最终目标。这里不是说不让你去完善细节,而是这些细节方面的事情等产品核心功能完成之后,有大把的时间可以专注在细节方面。先把核心功能完成是目标。

6、不做一半的功能

如果我们做了2个功能,但是我们每个功能都做了一半没全部完成,那目前为止我们总计完成了多少个功能?1个? 不是的,完成了0个。一个功能除非真正完成并且通过,不然你永远不能确定这个功能是不是还有一些遗漏的地方。所以我们做功能的时候,要确保我们在做的功能已经是真正完成了,我们再去接着做下一个功能。

7、风险管控

产品经理应该尽量在早期把所有的风险都列出来,一个一个解决。一个流畅的项目,从前期到后期风险点应该是倒三角形的,就是前期风险很多,后期风险越来越少。而项目管理不畅的,则是一个正三角形,上面风险少,到后期风险就多了。

假设有一个点,你不确定他是不是有风险的,那即使我们在早期把它当做一个风险点重视起来,带来的代价也远远小于在后期等它爆发出来的时候再处理。

例如,我们有一个充值功能,可以用支付宝或网银或点卡进行充值。这需要调用第三方接口,而跟外部协调都有一个不可控性存在,所以应该把这个风险点在事先重视起来。避免像网银充值那样,前期各个环节都增加了此功能,但在后期网银充值不可行,导致前期很多资源的浪费。

第二阶段:技术部门开发 第一阶段将策划如期提交到技术部门之后,接下来就是最重要的产品开发环节。而在此环节中在公司内部提到最多的就是开发的完成时间。

计划完成时间与合理完成时间:

这个开发的完成时间一般都是计划完成时间,而软件开发不是一个可以直接添加资源就可以加快速度的过程,其中包含很多其他客观因素,例如跟策划人员之间的沟通,产品流程不通,功能设计不合理,前后功能不一致等。由此导致在这个计划完成时间之外还隐藏着一个实际合理的完成日期,而在进展整个产品开发的过程当中,其实也是发现这个隐藏的合理完成日期的一个过程。

从管理的角度来讲,当然是尽可能的赶上计划的完成时间。但是因为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项目管理是一个欲速则不达的过程。如果这个计划完成日期早于这个实际合理完成日期,那你越往这个不合理的日期赶,工期内积累的问题就越多导致后期收尾的时候爆发,结果反而连合理完成日期都赶不上。

影响工期拖延的几大因素:

1、产品需求的不断更改

影响工期最严重的因素就在于产品需求的不断更改。所以产品经理在技术开发期间,应严格避免策划需求的不断更改,严格按照产品的迭代周期进行开发,避免在技术开发的过程中,不断的优化产品细节。任何一款产品都不会尽善尽美的面市,都是一个需要不断优化的过程,所以所有产品的优化方案可等第一版本的产品面市之后,紧接着进行第二版本的优化。以此节约工期。2、未能及早的发现问题

而在产品开发阶段虽然出力的主要是技术人员,但是整个产品是否能够如期诞生,最主要的责任在于产品经理,所以这其实是产品和技术协同发展的一个过程,也就是产品部门依赖外部的一个过程。而大家都知道,内部能处理的问题一般都是小问题,而需要外部人员处理的问题,才是大问题。因为外部人员不受你调配,他应承你的时间不一定是你满意的时间。即使是你满意的时间,也不一定真的就能确保在那个时间完成,就算真的完成了,也不一定就达到你想要的效果。

这就要求产品经理在技术开发期间要步步紧跟,及早的发现问题,报告出来并解决。a.你应该经常去看一下他们的任务开发到了什么程度,可以的话,让他运行给你看一下。

b.问一下有没有什么问题,有什么可以帮助他的。因为很有可能他就有个问题在纠结,而你的出现可能会给他带来纠结的时间成本,并及时把该问题解决。

c.你在检查的过程当中,也会有可能发现一些他可能还没发现的问题,或者跟这个任务相关联的问题。

任务的完成进度和完成质量,是影响产品上线的一个重要因素。产品经理的一个主要职能,就是帮助每个任务的快速推进。3、开发人员未能看到全盘

在进行产品开发时,经理们能够很好的分配任务,让各个员工可以较独立的工作,这很不错,但也未必是件好事。因为软件开发是一个团队合作的工作,尤其是对于交互性较多的产品,每个人做的事情都有交叉,我做的功能,接下去就要调用你的接口。你做的页面,接下去就要跳转到我的。所以就要求每个人,可以重点在自己手头的任务,但是思路必须是在全盘,大家脑子里面都要经常去想想,整个系统是什么样子的,我的功能前后的依赖是什么样的。而产品经理和技术经理平常要引导大家这样想并且合理进行任务划分。

第三阶段:全面测试、产品上线

产品终于在技术的加班熬夜奋战中初出茅庐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自豪的表情,但此时还未到真正高兴的时刻,因为马上面临下一个最具划时代意义的日期――那就是产品的上线日期。

在此阶段,工作重点全部落在了软件测试身上。虽然如此,但可以说没有一个产品是等一个bug都没有之后再面市的,也就是说每个新产品的上线都可能带有几个小bug,不影响用户体验的小bug。而用户对软件的喜爱程度不会由于这产品出现几个小bug就停止使用,所以说测试的工作重点不是将所有的bug都找出来,而是要保证影响产品正常使用的功能性以及逻辑性bug是严格不允许出现的。其他的小bug可以等产品上线之后统一修复。这就需要所有人员要牢记产品的上线日期,将产品功能性、逻辑性bug完全消灭在产品上线日期之前。

而就管理而言,在有限的时间内,在人员有限甚至短缺的情况下,测试负责人需要考虑的问题如下:

1、测试的设备需求

2、测试的人员需求

3、对测试人员进行培训

4、测试的具体工作划分

5、测试报告的提交

在对测试人员进行测试安排时,由于大家不是专业的测试人员,而每个人的工作岗位不同会造成每个人在测试的过程中所关注的点是不同的,这就需要测试负责人要熟悉每个人的特长,扬长避短。引导大家朝测试重点进行针对性测试。所以测试的任务安排以及人员安排是测试负责人必须重视的地方。除此之外,测试负责人还需要考虑的问题如下:

1、当测试人员测试的执行不到位、敷衍了事时该如何解决?

2、怎样提高测试效率?是否需要将测试的工作具体划分到完成多少条?

同时测试工作不是单纯的部门内部的工作,而是需要与技术部门进行协同合作的一个工作,所以团队配合就尤为重要,测试负责人一定要严格把控好提交测试报告的时间,避免资源闲置。

总结:

经历了以上三大阶段之后,产品正式上线。全公司上下都在为产品的如期面市而感到骄傲与自豪,而作为负责这个产品的总负责人可以稍微松一口气了。但是在总结整个项目管理的过程中,有几个管理要点不容忽视。

1、固定的项目组成员、组员潜力、人人看到全盘

固定的项目组成员,这个需求很简单,但不是所有人都会重视的。正如一个新的策划或开发者进来并不能够让整个项目进展的更快,反而整个进展可能会受到影响。而每个组员都是很聪明的,他必定会有某一特长,作为leader要擅长发现组员的才能,将其安排在合适的岗位发挥其特长,如此才会加快整个项目的进展。

再有,再整个项目进展的过程中,要让每个人都能够清晰的看到产品的进度,产品以后的发展以及在各个阶段每个员工需要配合的工作等。这样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公司,都是比较透明的,都能让大家明确方向,不致于迷茫。

2、做当前、看后续

当我们把当前的做的迭代的需求,流程,依赖以及其他的疑问理清楚,让项目组可以顺利推进的时候,项目经理不应该再专注在当前的迭代,而是要开始想整理下一个迭代的事情,让大家在完成当前迭代的时候,不需要暂停在那边,去等待梳理下一个迭代的问题。

3、项目的小迭代及正确的里程碑要点

项目是不可能一步到位的。把一个大目标分解成每一个小目标,整个项目工期分成若干个短迭代,一个一个的完成。每一个完成的小目标都能帮助你理清整个项目的进度,方向,帮助你审核一下目前的思路是对的还是错的,出错了,也能够及时的调整。

并且每一个项目短迭代最好要列出一份所有人都认同的里程碑列表。并且每个里程碑的完成都要有大家都认同的验证方式。

比如:分为框架设计完成;分解出来的需求已经可用于开发;子任务划分完成;子任务已经分配并预估完成;各子任务完成;产品经理检查通过等。

4、项目的责任感与自我管理

项目经理应该有这个的责任感,你要为这个项目的任何一件事情负责,因为这个事情会影响到整个项目的工期,而你为整个工期负责。比如:我发现现在的项目有一个紧急的问题需要项目组外的人帮忙解决。于是我把邮件发出去,通知b赶紧处理这件事情。几天过去了,b还没有处理。我想,我已经把问题说出去了,接下去就是b的事情。那个问题还是没有解决,我的整个工期受影响了。事后追究起来,我说,我已经发出邮件了,是b没有及时处理。b说,我事情那么多,我怎么知道这件事情这么急。项目工期受影响了,谁的责任?b吗?不,是我自己。

作为一个对整个项目负责的项目经理,没有人会比你更在意项目的进展。让一个不负具体负责的人去帮你推进你的项目,远远不如你自己用心推进来得有效。

5、项目经理是打杂的项目组里面的每个专业成员,他们都有擅长的领域,做他们擅长的事情是他们的快乐。而不属于他们擅长的事情,对他们来说就算是杂事一般。

项目经理一定要有一个这样的意识:

项目经理就是打杂的,帮助项目组成员把杂事处理掉,让他们可以专心的做他们擅长的事情,这样对项目组来说才是高效的。

“为什么我的手下不能解决这么简单的问题?如果连这种事情都要我来帮忙的话,那我这个项目经理做来干什么?她当项目经理得了。“这种想法千万是不可取的。

你当这个项目经理的目的并不是管人,指使这人做什么那人做什么。你的目标只是把项目快速推进完成。

医院新系统业务流程图篇三

网站建成后,根据用户体验及外部竟争条件的变化,网站少不更改,小的更改问题不是很大,如果是大的改动,也就是意味着网站要来个彻底的大换血,改版,那么网站改版本在技术上应注意些什么呢?我在这里总结几点。

1、新版网站尽量在本地进行改版制作,如果需要在服务器上进行操作的,可以找一个临时空间,用自带的三级域名或绑定二级域名,旧版的网站一定不要有任何动作,等新版处理好之后,直接更换掉旧版网站。

2、如果改版过程中涉及更换域名,一定要把旧的域名向新域名做301重定向操作。因为这样能够很好的把以前积累的权重传递到新域名。并且301要一直做,最好 做1年以上,而且累积了一定时间的域名百度也会有个很好的评价的。如果用同一个域名改版网站,可以去百度投诉中心提交投诉,有很大几率能够当天更新快照。

3、在制作新版网站的时候,进行使用旧版网站上的标题、关键词和描述,本身来说,这3个地方对搜索引擎来说影响巨大,因此,在改版时尽量不要改动网站标题、关 键词和描述,这些地方的改动,会导致搜索引擎把你的的网站打入沙盒之中,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因重新考察你的站点而删除你网站的排名,无疑增加了你的运 营成本,也会造成客户的流失,流量直下!

4、界面和布局都可以全部更换,尽量和老网站的目录层级和结构差不多,百度非常喜欢结构和路径合理的网站

5、网站新版开发完成后,要上线测试,如果发现问题,立即进行修改。这个时候,老版的系统一定是同步运行的。你可以建一个二级域名指向新系统进行测试,也可以在老系统中发布通知,链接上新系统地址,让更多的老系统用户参与试用。

6、改为拒绝所有搜索引擎扫描收录,原因很简单:新系统的测试域名以后会更改,并且很多页面seo可能没有考虑到位。

7、保持新系统与旧系统的url地址上的统一,特别是老版已经被收录的页面,如果不一致,将会造成新版上线后流量的大幅减少(我用urlrewrite可最大限度达到统一)。

8、新旧系统切换前,必须要做好网站地图,并要仔细检查页面中是否有死链。

9、发一份站点通告或帮助,向用户说明老系统中的功能,在新系统中怎样才能找到。

10、在新旧系统并行运行一段时间后,你可以确信新系统已经比较完美后,请找一个在线用户最少的时候,完成系统的切换(改虚拟主机映射即可,我在后面的文章中会介绍)。

11、在技术实现上,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将新旧站点的域名信息,写到一个配置文件中,新系统中所用用到的地址信息,都从配置文件中读取,在新旧系统切换的时候,你将会发现这么做的好处是多么的有用。

12、一般改版后,搜索引擎都要重新对网站进行考察,原有的外链已经失效不起作用了,因此,新网站刚上线一定要更新些内容,高质量的内容再加上外链,内容的添加要循序渐进,一定要原创,让搜索引擎爬虫有一个通道能重新访问你的网站,增加蜘蛛访问你网站的频率。

13、最后,新系统成功切换替代老系统后,请给系统的每一个老用户发一封邮件,告诉他们站点已经更新,更新的亮点也要说明,“喊他们回家吃饭了”,呵呵。

不同的切换方式,决定了数据导入时注意事项的不同。

分步切换还是并行上线,是erp系统上线时决策者必须做出的决策。分步切换和并行上线的优缺点分析

在新旧系统切换时,决策者通常有两种选择:分步切换和并行上线。

不论决策者选择何种方式,他都需要明白所选方式的优缺点,以采取合适的准备工作。

分步切换的优缺点

通常,分步切换的方法非常具有实际意义。

通常,企业可以让财务和库存管理两个模块先切换,随后销售、采购、生产等模块再跟进。这种方法至少具有以下一些好处。容易控制:

相对于所有模块一起切换的大兵团作战,这种方式更容易控制。而且财务和仓管部门一般较为严谨,第一个月先稳住这两个部门的阵脚,对于士气会是非常大的鼓舞。

速度加快:只有这两个模块进行切换,在操作上是大大简化了,系统操作的速度和质量将大大提高。对账简化:如果第一个月仍然并行,那么只有财务和库存管理的新系统和旧系统的对账就将大大简化,甚至可以用自动对账的工具从凭证直接核对。

期初订单:由于销售模块还没有上线,企业就不需要准备期初订单了,所有和期初订单有关的错误和问题也可以避免了。关注新订单、新流程:当其他模块跟进时,企业只关心崭新的业务,比如完全新的销售订单。我们可以直接用新的流程处理这些订单。而对于期初订单,实施者不需要关心处理它们的过程,而仅仅是在财务和库存管理上核算它就可以了,一段时间以后,它们的影响将自然地结束。

当然,分步切换做法的缺点也是明显的。

销售数据不完整: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有些信息会丢失或不完整,这主要和期初订单相关。比如获利分析的数据将不完整,和期初销售订单相关的获利分析数据就丢失了。不要低估这一点,因为上线后看不到完整的报表,会使不了解情况的领导们非常不高兴。因此这个问题一定要在使用前就明确说明。

切换期间拉长:这不能完全说是一种缺点,因为切换期拉长其实分散了工作量,也提高了成功率。但是对于某些条件好的公司,可能因为这一点而选择更快的全面切换方法。

更多的系统设置:比如要设置两套物料移动类型,一套是配合销售订单、采购订单和生产订单的,一套是独立的。权限也需要做相应的设置。

总而言之,对于实施困难大、订单执行周期较短的项目,考虑分步切换的方法会有不错的效果。

并行上线的不利因素 为什么并行是我国企业实施erp时比较喜欢的一种上线方式? 理由只有两个字:风险。事实上,选择并行最主要的理由就是避免风险,而并行这种方式本身就会带来比较大的风险。并行对于系统切换不利的原因主要有:目的不明、工作量大、对账困难。目的不明:并行的目的实质上是对新系统的测试,但是用并行来测试系统无疑是非常昂贵的。同样性质的业务要重复地输入无数遍,最后查出的差异往往只是输入上的错误,对于系统验证是毫无帮助的。工作量大:并行无疑加大了所有系统用户的工作量。巨大的工作负荷加上对于新系统的陌生和恐惧,使得目标越追越远,最后不得不放弃。

对账难:对于两套有不同流程、不同概念的系统,即使不存在会计政策的变更,要完成对账的难度也是可想而知的。而且对账不同于审计,如果并行期以旧系统为准,那么新系统最终必须和旧系统完全一致才行,这样根本无法使用审计中的重要性原则,而只能是完全的核对。总之,并行的目的是防止失败的风险,而事实是它本身成为造成失败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如果采取不并行的上线方式,erp的实施者需要采取更多的防范切换失败风险的措施,如测试和培训。

正如上面讲到并行的目的是对新系统的测试和验证,那么如果不并行就必须强化测试。实际上除了对于系统的测试,数据导入相关的测试也不容忽视。如果测试做得不充分的话,并行上线就容易演变成一次实际数据测试,虽然测得非常全面,但是成本太高了。

如果不并行,一定要非常关注切换前期的培训,特别是对系统实际使用者的培训。对于是否并行这个问题,目前业界仍然没有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但笔者希望,上面的分析能对决策有所帮助。

在商务印书馆实施管理信息系统过程中,是把分步切换和并行上线两种方式结合在一起了。商务印书馆是逐步上线一个个模块,而对于某个模块的上线却采用的并行的方式,如发行系统。

发行系统的切换特点是:风险大、要求效率高,准备必须充分。所以在正式切换之前,信息中心和实施厂商先期完成了详细的结构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试转换,以保证数据切换的顺利和成功。在上线新的管理信息系统之前,商务印书馆已使用另一家公司的发行系统有3年时间,原系统积累了大量业务数据,发行业务人员在原系统基础上已能实现库房管理、批发管理、财务管理等工作。商务印书馆为新的发行系统上线确定了以下目标: 1.实现从原北大方正发行系统平滑过渡;

2.发行子系统与商务印书馆管理信息系统其他子系统实现无缝的信息共享和统一的业务操作,将本系统生成的数据自动传递给其他相关的子系统,避免数据的重复录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系统的应用效率。就新旧系统如何切换的问题,信息中心与发行部、实施厂商共同研究,提出三种解决方案。

第一,新旧系统实时并行。该方案要求发行部业务员同步使用新旧两套系统,系统风险性最小,可以通过新旧系统的对照来验证系统的可靠性,但业务员工作负担最大,同步工作要求严格。

第二,新旧系统分时并行。该方案要求发行部业务员使用新系统,次日由发行部指定专人将指定的业务区域的前一工作日的业务单据录入旧系统,这种方案对业务员造成负担相对比较小,系统风险相对比较低,但是由于业务员随时可以修改前几个工作日的单据,所以两个系统很难同步,同时库存数据也无法核对。

第三,完全抛弃旧系统。发行部用新系统开展业务工作,完全抛弃旧系统。这种方式相对人工成本小,但存在一定风险。发行部考虑到系统切换的风险性倾向于采用第一种方案,而实施厂商从系统实施的复杂度来考虑建议采用第三种方案。经信息中心与发行部、实施厂商三方协商,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最终决定采用第二种方案。决定采用第二种方案后,商务印书馆对前期数据进行了准备。首先,发行盘库结束,由信息中心同步备份数据,以保证原始数据的安全性。其次,实施厂商在原来试转换的基础上,正式对商务印书馆原北大方正发行系统进行数据迁移。再次,实施厂商会同信息中心及发行部相关业务人员对系统切换后的数据准确性进行校验,并得出结论:对照新旧系统,数据能够保持一致。根据系统切换的第二种方案,发行部门正式使用新系统,经过三天的系统并行,对照新旧系统,数据能够保持一致,加之系统并行工作量过大,发行部门决定放弃旧系统,完全切换到新系统进行业务工作。经过近两个月的试运行后,发行子系统运行流畅,发行部所有的业务工作都在系统的支持下开展。

系统开发完毕,经过反复、周密的测试,由项目负责人将系统重新发布出去,但要尽量保证原有数据完整性,保证新旧系统切换过程中还影响业务部门使用。因此建议先期新老系统并行,待新系统稳定之后再关掉老系统。

五、系统切换

为了保证原有系统有条不紊的、顺利转移到新系统,在系统切换前应仔细拟定方案和措施,确定具体的步骤。系统的切换方式通常有三种,如图7-3-2所示。1.直接切换

直接切换就是在原有系统停止运行的某一时刻,新系统立即投入运行,中间没有过渡阶段。用这种方式时,人力和费用最省,使用与新系统不太复杂或原有系统完全不能使用的场合,但新系统在切换之前必须经过详细调试并经严格测试。同时,切换时应做好准备,万一新系统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时,须采取相应措施。直接切换的示意图如图7-3-2所示。(a)。

图7-3-2

系统切换的方式

2.平行切换

平行切换就是新系统和原系统平行工作一段时间,经过这段时间的试运行后,再用新系统正式替换下原有系统。在平行工作期间,手工处理和计算机处理系统并存,一旦新系统有问题就可以暂时停止而不会影响原有系统的正常工作。切换过程如图7-3-2(b)所示意。

平行切换通常可分两步走。首先以原有系统的作业为正式作业,新系统的处理结果作为胶合用,直至最后原有系统退出运行。根据系统的复杂程度和规模大小不同,平行运行的时间一般可在2~3个月到1年之间。

采用平行切换的风险较小,在切换期间还可同时比较新旧两个系统的性能,并让系统操作员和其他有关人员得到全面培训。因此,对于一些较大的管理信息系统,平行切换是一种最常用的切换方式。

由于在平行运行期间,要两套班子或两种处理方式同时并存,因而人力和费用消耗较大,这就要时实现周密做好计划并加强管理。3.分段切换

这种切换方式是上述两种方式的结合,采取分期分批逐步切换。如示意图7-3-2(c)。一般比较大的系统采用这种方式较为适宜,它能保证平稳运行,费用也不太大。

采用分段切换时,各自系统的切换次序及切换的具体步骤,均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考虑。通常可采用如下策略:

(1)按功能分阶段逐步切换。首先确定该系统中的一个主要的业务功能,如财务管理率先投入使用,在该功能运行正常后再逐步增加其它功能。

(2)按部门分阶段逐步切换。先选择系统中的一个合适的部门,在该部门设置终端,获得成功后再逐步扩大到其它部门。这个首先设置终端的部门可以是业务量较少的,这样比较安全可靠,也可以是业务最繁忙的,这样见效大,但风险也大。

(3)按机器设备分阶段逐步切换。先从简单的设备开始切换,在推广到整个系统。例如对于联机系统,可先用单机进行批处理,然后用终端实现联机系统。对于分布时系统,可以先用两台微机联网,以后再逐步扩大范围,最终实现分布式系统。

总之,系统切换的工作量较大,情况十分复杂。据国外统计资料表明,软件系统的故障大部分发生在系统切换阶段,如图7-3-3所示。这就要求开发人员要切实做好准备工作,拟定周密的计划,使系统切换不至于影响正常的工作。

图7-3-3

故障发生时间

此外,在拟定系统切换计划时,应着重考虑以下问题:(1)系统说明文件必须完整;(2)要防止系统切换时数据的丢失;(3)要充分估计输入初始数据所需的时间,对管理信息系统而言,首次运行前需花费大量人力和时间输入初始数据,对此应有充分准备,以免措手不及。例如,对于一个5 000纪录的库存数据库,如果每条纪录含200个字符的描述信息,就意味着有1 000000字符必须通过键盘进入磁盘,即使操作员以每小时8 000个字符输入速度,对于一个规模较大的系统,输入初始数据所需时间也是非常可观的。

从旧系统向新系统的切换方式有三种:直接切换、并行切换和分段切换。211 直接切换

直接切换是在确定新系统试运行准确无误时,立刻启用新系统,终止老系统运行。考虑到新系统在测试阶段时试验样本的不完全性,所以这种方式一般适用于一些处理过程不太复杂,业务数据不很重要的场合或者老系统已完全无法满足需要的情况。212 并行切换

这种切换方式是新老系统并行工作一段时间,对照新老系统的输出,并经过一段时间的考验以后,新系统正式替代老系统。由于与旧系统并行工作,消除了尚未认识新系统之前的惊慌与不安。在银行、财务和一些企业的核心系统中,这是一种经常使用的切换方式。它的主要特点是安全可靠,但费用和工作量都很大,因为在相当长时间内系统要两套班子并行工作。213 分段切换

分段切换又称逐步切换、向导切换、试点过渡法等。它是以上两种切换方式的结合。在新系统全部正式运行前,一部分一部分地替代老系统。那些在转换过程中还没有正式运行的部分,可以在一个模拟环境中继续试运行。这种方式既保证了可靠性,又不至于费用太高。但它要求子系统之间有一定独立性,对系统的设计和实现都有一定要求,否则就无法实现这种分段转换的设想。

第一种方式简单,但风险大,万一新系统运行不起来,就会给工作造成混乱,这只在系统小且不重要或时间要求不高的情况下采用。第二种方式无论从工作安全上,还是从心理状态上看均较好;缺点是费用大,系统太大时费用开销更大。第三种方式是为克服第二种方式缺点的混合方式,较大系统使用较合适,当系统较小时不如使用第二种方式方便。3 信息系统切换的难点

311 与新系统的模块功能集成度成正比的复杂性目前开发的信息系统多是分模块的集成系统。这些模块和功能之间是相互渗透和连贯的,在组织的日常运作和管理中,具有不可比拟的优点,但在系统切换时系统的模块和功能越多越复杂,系统切换的困难也就越大,而且难度成倍增加。正像2 条直线相交是1 个交点,3 条直线相交是3 个交点,4 条直线相交就是6 个交点一样,集成点会随着模块和功能的增加而成倍增加。而且即使使用同样的模块,不同的组织对其进行不同的配置时,其切换的流程、方式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很难得到普遍适用的规则。312 与旧系统的数据、流程割舍不断的牵连系统切换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是数据转换。旧系统的数据一般质量较低也较分散,在向新的信息系统转换时,运作所需的大部分数据需要通过加工旧系统的数据获得,因此,系统切换的难度完全取决于旧系统的质量。这里的旧系统,不单指目前组织正在使用的计算机系统,也可以是过去手工操作的业务流程。旧的流程会影响新系统的初期数据,旧流程越不规范统一,系统切换时就越麻烦。313 人力、物力、财力的昂贵代价

系统的切换在时间上应有严格要求,在新旧系统切换过程中,组织或机构本身的业务活动是不能中断的,对于这段时间业务的记录是使用原来旧系统的一套方式,还是按新系统的要求来做? 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适合选择直接切换方式的情况并不多,但选择另两种方式,在某种程度或阶段上则意味着新旧系统会并行存在,所有相关人员的工作就会加倍,而两套数据或记录的“对接”问题更为复杂烦琐,系统的切换难度更大。314 人为习惯与思想阻碍

信息系统的切换不仅仅是系统项目开发组的任务,它涉及组织的许多部门和人员。一个信息系统的实施是否成功,取决于组织管理层的权威与能力,取决于部门间的责任与配合,也取决于整个公司的文化。而组织领导层的支持和理解,无疑是成功的前提条件。不幸的是,旧系统和旧流程很混乱的组织,在信息系统实施过程中项目组得到的支持往往也较少。另一方面人们内心深处都恐惧变化,尤其是这种变化的好处还未直接显现时。在信息系统切换阶段,这种变迁会使组织员工面临一些工作和心理上的负担,低落或抵触情绪会造成时间或数据质量的失控,无论哪种情况,对于系统切换而言都是致命打击。4 成功进行系统切换的关键要素 411 细致的规划

系统切换是信息系统实施阶段一个关键步骤,要有专门的班子来讨论和制定切换计划,包括切换的方式,切换的起点和期限,切换的步骤和进度控制,资源的配置和人员职责,初期数据的准备工作等。计划必须经过审定并形成文档,以备查考。412 领导的重视

信息系统的开发是为了配合组织实现其目标,而组织的领导者作为组织目标的决策者,应对新的信息系统的实施给予相当的重视并提供良好的系统切换条件和环境,更重要的是要学习和理解信息系统所带来的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 布置良好的合作与分工,同时对新信息系统的实施充满信心。413 人员的培训

所有的信息系统都是人机系统,人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在信息系统开发的整个阶段都必须进行人员的培训,但在新旧系统切换时的人员培训尤其重要。一是这个阶段属“混乱”时期,仅仅经过试验性测试的信息系统还未进入实战状况,旧的一套系统又还没退役;二是这个阶段参与人员最多,包括新系统开发者、管理者、使用者。不进行必要的人员培训必然导致系统切换的失败。

414 组织的重构

新信息系统的实施可能会对组织的机构提出一些要求,包括合并或新增一些机构,并且需要改变原有的管理规则与制度,改变原来的工作模式,创建面向新系统的业务流程和相关制度,包括组织文化,以减少新旧系统之间的冲突与错位。415 数据的完善

为了使系统能够完好运行,数据必须完整、准确、一致、及时。新系统涉些及哪数据? 原有中需要改变、补充或完善的数据是什么? 分别来源于哪些部门或功能?切换工作的延误与“瓶颈”最终都会归集于数据的整理、变换工作。416 前期工作的质量

系统切换是信息系统项目中第一个“混”不过去的阶段,例如可以混过现有流程的分析阶段,混过系统测试阶段等。系统切换不但混不过去,而且前期工作的所有问题在这个时候都会反映出来,因此必须用务实的态度切实提高前期工作的质量,这样才能使切换工作比较顺利。总而言之,新旧信息系统的切换需要人、技术、管理的协调联系。新的信息系统取代旧的系统是组织发展的必经之路,是信息化社会组织生存的必然需求。在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物力进行信息系统开发后,新旧系统的切换成功,是系统开发目标得以实现的第一抹曙光。

医院新系统业务流程图篇四

附件2:

新国库支付系统上线切换方案

为保障新版中央国库支付管理系统(以下简称新国库支付系统)上线运行,支持中央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第一批试点中央部门平稳切换,按照安全、稳妥、积极、简易的原则,以系统顺利上线和预算单位正常开展业务为目标,我们制定了年中系统上线方案。

一、整体思路

整体思路上,新国库支付系统上线采取“余额导入”的方式,确保试点部门所有预算单位的全部业务同时迁移到新国库支付系统办理,即将试点部门的指标余额(指标-支出)、额度余额(计划-支出)、可报计划指标余额(指标-计划)、非税收入收缴账套信息(用于以收定支)等信息导入新国库支付系统,作为试点部门在新国库支付系统开展业务的初始数据,支付明细信息、用款计划明细信息以及除非税收入收缴账套以外的账套信息等历史数据暂不导入新国库支付系统。系统切换期间暂停试点部门的国库集中支付业务(含非税收入退付),清理、核对、调整、迁移数据。一是在旧国

库支付系统中清理核对业务数据保证相关口径不超预算。二是旧国库支付系统按照相关口径计算出试点预算单位预算指标的已用金额,将相关口径指标已用金额按照一定规则扣减到每条预算指标上,将每条预算指标的总额和剩余金额导入新国库支付系统,用于新国库支付系统支付指令的指标控制;三是旧国库支付系统计算出试点预算单位剩余额度,按照新国库支付系统额度口径(不分项目)生成后导入新国库支付系统,作为新国库支付系统额度控制依据;四是旧国库支付系统计算出试点预算单位可报计划指标金额(预算指标-已下达额度的用款计划)导入新国库支付系统,用于新国库支付系统用款计划的指标控制依据;五是旧国库支付系统将非税收入账套信息导入新国库支付系统,用于非税退付用款计划和请款单以收定支的控制。

代理银行将试点单位的剩余额度按照新国库支付系统口径(不分项目)自行计算并与财政核对一致后导入新国库支付系统。

人民银行将试点部门的剩余汇总清算额度导入新国库支付系统。

系统切换完成后,预算单位恢复办理国库支付业务。执行指标、用款计划、资金支付等日常业务全部在新国库支付系统中办理;总预算会计在旧国库支付系统中处理完整账务信息,在新国库支付系统同步记录试点部门的支出账务信息和非税退付账务信息;对于查询报表,在新国库支付系统中暂无法查询到切换前的支付明细、计划明细等数据信息和审核流程情况,需要在旧国库支付系统中查询,按口径汇总计算类的报表不受影响。

系统切换过程预计要耗时4天(自旧国库支付系统停用至新国库支付系统启用),在此期间试点部门单位应抓紧完成人员、公用经费拆分等工作,如确实无法按时完成,则可先迁移至新国库支付系统再做调整。

二、具体方案

(一)基础数据。

1.单位基础数据。新国库支付系统国库执行单位的单位

名称、预算码以预算编制单位为准,组织机构代码经预算系统和国库系统核对一致后使用,核对不一致需查找原因,修改预算系统或国库系统组织机构代码信息。零余额账户名称、账号等信息以旧国库支付系统为准。

2.新国库支付系统数据分类和码表按照统一后的基础数据设定。

(二)业务清理。

对旧国库支付系统中试点部门业务数据进行核对。由于新旧国库支付系统业务模式不一致,在旧国库支付系统中核对和调整业务数据的目标为:保证指标、计划和支出各阶段相关口径不存在超预算的情况。具体核对口径如下:

1.计划是否超指标。按照部门、基层预算单位、预算来源、资金性质、收支管理(基本/项目)、功能分类、项目口径核对计划是否超指标。

2.支出是否超计划。按照部门、基层预算单位、预算来源、资金性质、收支管理(基本/项目)、功能分类、支付方式口径核对支出是否超计划。

3.支出是否超指标。按照部门、基层预算单位、预算来源、资金性质、收支管理、功能分类、项目、政府经济分类(类级)口径核对支出是否超指标。

(三)预算指标。

1.在途业务处理。指标系统停止发送试点部门的预算指标,确保临时指标都被替换成正式指标。旧国库支付系统确保试点部门所有预算指标处理完成,即没有待接收或接收失败的预算指标,有问题的预算指标进行退回处理,已接收的预算指标需完成下达,年初国库集中支付结余指标需完成下达。

2.预算指标导入。新国库支付系统从指标系统中间区导入已接收成功的试点部门的正式预算指标(当年预算指标和结余调整指标,不导入“二上”预算数),作为新国库支付系统指标业务数据,并设置为下达状态。新国库支付系统从旧国库支付系统导入集中支付结余指标并置为下达状态。

3.已用指标计算、导入。旧国库支付系统根据总预算会计支出账务信息按照资金性质、预算单位、功能分类科目、预算来源、收支管理(基本支出、项目支出)、预算项目、经济分类科目(类级科目)口径生成支出金额信息,系统自动按照以上要素信息与原始预算指标进行匹配,对应到相应预算指标上,作为该条原始预算指标的已用金额。对应规则是:项目支出,相同要素按照先年初预算后调整预算、金额从小到大的顺序;基本支出,由于基本支出预算指标区分人员和公用,支出金额信息不区分人员和公用,需要预算单位将基本支出的支出金额信息拆分到人员和公用。拆分方式是:财政生成《指标余额表》(附1)发给部门,部门拆分后报送财政导入新国库支付系统,导入过程中需进行校验,校验要素和金额等信息是否与下发的《指标余额表》一致,确保部门只能在同一科目下的人员和公用间调剂。对于政府经济分类类级科目支出超预算的情况,先在旧国库支付系统中调整支出,保证在类级政府经济分类口径下无超支,再将支出导入新国库支付系统与指标挂接。由于指标是明细到政府经济分类款级科目,因此支出挂接指标时以特定大类下的款级按顺序、不超支为默认规则进行逐条挂接。如预算指标的类级政府经济分类、收支管理(如人员、公用)等信息需要进行调整,部门应履行预算指标调整程序,财政部部门预算管理司局在系统中登录调整指标。

(四)计划和额度。

1.在途业务处理。旧国库支付系统不再接收部门报送的用款计划,确保试点部门的用款计划全部处理完成,确保当月及以前月份应下达的财政授权支付额度全部下达给代理银行,确保没有在途处理的财政授权支付额度。旧国库支付系统未下达额度的财政授权支付用款计划(不管是否批复)全部失效,不再导入新国库支付系统,试点预算单位需在新国库支付系统中按照新口径重新报送。对于直接支付用款计划,以财政批复的用款计划为准计算余额,切换至新国库支付系统。结余计划全部恢复并将额度下达代理银行。

2.剩余额度计算、导入。旧国库支付系统根据已下达的财政授权支付额度和总预算会计支出账务信息按照新国库支付系统口径(预算单位、基本支出或项目支出、预算来源、功能分类科目,不区分项目),计算出财政授权支付剩余额度导入新国库支付系统,作为新国库支付系统可用财政授权支付月度用款计划额度,用于财政授权支付的控制。已批复但未下达额度的授权支付用款计划,由预算单位在新国

库支付系统重新申报。旧国库支付系统根据已批复的财政直接支付用款计划和总预算会计支出账务信息按照新国库支付系统口径(预算单位、基本支出或项目支出、预算来源、功能分类科目,不区分项目),计算出财政直接支付剩余额度导入新国库支付系统,作为新国库支付系统可用财政直接支付月度用款计划额度,用于财政直接支付申请的控制。

3.剩余可报计划指标计算、导入。旧国库支付系统根据原始预算指标和已下达财政授权支付额度计算出计划可用指标余额表,旧国库支付系统根据原始指标和已批复直接支付计划计算出计划可用指标余额表,导入新国库支付系统,作为月度用款计划可用指标余额,用于月度用款计划的控制。

4.代理银行额度处理。代理银行将旧国库支付系统中试点预算单位已下达的额度按照新的额度控制口径(预算单位+预算来源+基本支出/项目支出+支出功能分类)生成,与财政核对一致后,迁移到新国库支付系统作为试点预算单位的剩余额度,用于预算单位财政授权支付的控制。

5.人民银行汇总清算额度处理。人民银行将试点部门的已下达汇总清算额度和已清算额度信息直接迁移到新国库支付系统,用于代理银行额度清算控制。

6.全年用款计划处理。试点预算单位不在新国库支付系统中报送2017年全年用款计划,全年用款计划从2018年起编报。

(五)财政直接支付。

1.在途业务处理。确保所有在途财政直接支付业务处理完成。专员办提前不再接收预算单位提交的中央基层预算单位直接支付申请书,已接收的中央基层预算单位直接支付申请书需处理完成(审核通过或退回),已经过专员办审核的财政直接支付申请,部门应提前生成财政直接支付汇总申请书报送财政部。旧国库支付系统不再接收部门报送的财政直接支付汇总申请书,财政部确保所有接收进系统的财政直接支付汇总申请书处理完成(生成财政直接支付凭证发送代

理银行或取消),财政直接支付工资统发支付申请已全部生成计划。代理银行确保试点单位财政直接支付凭证全部处理完成。

2.专员办审核信息补录。预算单位需要在新国库支付系统中补录专员办财政直接支付审核材料。

3.财政直接支付明细信息不导入新国库支付系统。

(六)财政授权支付。

1.在途业务处理。代理银行不再接收办理预算单位的财政授权支付业务,已接收的财政授权支付业务处理完成。代理银行将上一工作日试点部门的财政授权支付明细回单信息发送财政旧国库支付系统后,不再向财政旧国库支付系统发送试点部门的财政授权支付明细信息。财政旧国库支付系统停止接收试点部门的财政授权支付明细回单信息。

2.公务卡信息处理。代理银行将试点预算单位所有公务卡卡信息和系统切换前两个月的公务卡消费信息发送到新国库支付系统。预算单位确保在代理银行公务卡系统已报销的消费信息完成公务卡还款。代理银行停止试点预算单位

使用公务卡支持系统办理零余额账户还款业务。

3.财政授权支付明细信息不导入新国库支付系统。

(七)结余核定表。

1.在途业务处理。确保旧国库支付系统中试点部门的结余核定表已经下达并生成正式结余指标。

2.因结余指标不带人员、公用、政府经济分类信息,需在新国库支付系统依据此类指标进行支付时,需人工填入人员、公用信息及政府经济分类科目信息。

(八)账务。

1.在途业务处理。系统切换之日上午前,代理银行将所有直接支付回单、授权支付明细、授权支付日报、汇总业务清单等信息发送财政旧国库支付系统,人民银行将清算回单发送财政旧国库支付系统,财政部确保旧国库支付系统中试点预算单位的支出账务和非税收入收缴账务处理完成。

2.试点部门的非税收入收缴账套信息导入新国库支付系统,作为非税收入退付以收定支的依据,其他账套的信息

(预算内账套、预算内集中缴库明细账套、财政专户账套、地方债账套、社保基金账套)不导入新国库支付系统。

附: 1.指标余额表

2.工作时间安排

医院新系统业务流程图篇五

跨上高台阶 步入新境界

——-商丘分行新综合柜面系统顺利上线

商丘分行在接到中原银行总行大集中项目指挥中心将于2015年9月11日至9月14日实施系统切换上线的命令以后,立即向全分行员工发出了“令行禁止,现场督导;强化责任、任务到人;统筹安排,确保稳定;人员部署,后勤保障。”的号召,强调分行全体员工一定不惜一切代价,同心协力,克难攻坚,确保数据安全移植、新系统成功上线。上线前的三天时间里,全分行全体员工均放弃休息,24小时时刻待命,指令员登陆rtx和指挥系统,时刻关注总行下达的动态和指令,不停地对各支行下达各项指令,终于在9月12日移植成功,9月13日内部员工试营业,9月14日以新系统对外正式营业,当日对公众宣告了商丘分行新综合柜面系统顺利上线的消息。

这次切换上线和前三轮演练是有区别的,各支行、各条线部门必须要严格按指挥中心下发指令规定的时间和要求完成各项切换任务,严格按照经过评审和演练验证的操作步骤执行切换任务,任务完成后要填写任务单存档,不准未接通知随意、擅自提前执行操作指令。为确保系统上线切换期间各项工作得到有效落实,分行领导均分片到支行现场督导。各支行、各条线部门按照分行下发的分时表上报了切换上线人员值班表,要求任务分配到人,责任到人。做到上线工作和日常工作两不误,确保业务稳定、人员稳定、思想稳定。分行提前做好了系统切换期间的员工就餐、住宿和交通等后勤保障,做好网点客户解释准备工作,以及突发事件应

急处置预案。

周六、周日本来是法定假日休息时间,可是商丘分行的领导和员工一个人也没有在家休闲娱乐,全在单位加班,不管是指挥中心还是各支行,rtx指令不停地下发,委派会计主管微信群里不时发出新消息,手机的铃声不断地响起,大家都在为上线忙里忙外、不停工作。

9月11日14点,各支行每隔半小时检查柜面业务办理情况(各类对账及差错处理、查询查复、第三方签退等),15:30,再次做了细致检查,看是否有挂账,如有挂账则手工入客户账。17点,所有网点和清算中心检查确认柜面业务是否全部办理完毕(现金、atm尾箱、凭证);柜员进行了手工登记现金券别和重空数量、种类,将现金和重空全部上缴给本机构库管员;现金支票、转账支票、银行承兑汇票,银行本票、银行汇票单独封包和现金一起封箱,其他不移植的旧凭证由委派会计主管和授权柜员在监控下双人清点核对后封包入支行保险柜,等通知另行上缴;日终后打印网点当日现金和重空余额表各二份,会计主管、支行行长签字留档,其中一套上线后交旧凭证时作为销毁清单附件上交;18点,完成了上述全部工作,柜员签退、机构关门。9月11日20:00至9月12日8:00,信息技术部及支行指令员对部分终端、打印机和单机版验印终端进行了升级。

9月12日凌晨2:35-5:00,各支行安排熟悉移植原则的员工根据下发的科目余额表、移植原则等资料,核对科目余额、尾箱凭证、各类明细等(见切换上线参与人员值班表)。7:45,支行所有柜员均到位待命,接通知后所有柜员确认了尾箱,执行了第一阶段试营业案例,在11:00完成了第一阶

段试营业。11:30-20:00,执行了第二阶段试营业案例。执行试营业案例当中,各支行全部使用了新系统真实业务单据填写、打印,形成真实传票送后督中心。各支行行长负责检查,确保了试营业终了时使用的卡、折、存单等介质核对相符。9月12日试营业阶段,各支行确保所有柜员指纹登录新系统,所有终端、打印机、高拍仪、二代身份证阅读仪、电子验印均能正常使用。

9月13日7:45,所有执行人员到位待命,各支行按照正常营业配置骨干人员,8:00-10:00按通知进行t+1报表核对。核对中要及时签收、确认报表状态,发现问题及时进行了沟通反馈。10:00,按总行通知进行对外试营业。分行培训师在指挥中心通过rtx、电话等渠道解答支行办理业务中的疑难问题。10:00-14:00,各支行进行了内部试营业:办理支行人员卡折分离、定活一本通分离、个人网银开通、手机银行开通、个人网银跨行转账、个人存取款、atm存取款等业务。14:00-16:00,办理了对外试营业,支行办理了少量客户业务,支行行长、大堂经理要做好进入营业厅办理业务客户量的的疏导和控制,不让大量客户同时进入。班后,各支行由行长带领进行新系统试营业总结,会计主管及骨干要做好心得、经验的传带工作,为次日正式开门营业做好准备。

9月14日7:45,各单位人员到位,开门签到、报表核对,做好正式对外营业的各项准备工作。9:00正常开门营业,业务骨干首先当班,工作中注意了操作与制度结合,班后各单位由支行行长带领进行新系统营业总结,会计主管及骨干要做好讲解、传带工作。分行培训师在指挥中心通过rtx、电话等渠道解答支行办理业务中的疑难问题。自9月14日正式对外营业起,每天营业终了均做好了日终处理,严格执行柜员签退、机构关门。每日都登陆t+1报表系统进行核对,班后各单位由行长带领进行新系统营业总结,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反馈。各支行行长或委派会计主管负责每日查库,确保每日营业终了时,机构库存现金、重空凭证账实相符。

通过全体员工孜孜不倦的辛勤努力,截至2015年9月14日,商丘分行的新综合柜面系统终于顺利上线了。这次的新核心系统分为公共业务、负债业务、资产业务、统一支付业务、集中授权业务、集中作业业务、中间业务七大部分,新业务系统将前台业务受理和后台集中作业进行了分离,功能更完善、操作更严谨,更能防范各种金融风险,使中原银行商丘分行的操作系统跨上了更高的台阶、步入了新的境界,为商丘分行各项业务的稳健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现代化、科学化、正规化的操作系统,进一步增强了商丘分行的服务(会计运营部 王振)

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打造了中原银行优质高效服务品牌。

医院新系统业务流程图篇六

关于新系统上线运行的有关事项

中国cdc

一、时间

新系统《国家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已于2014年1月1日上线,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内《死因登记管理信息系统》将于2014年4月1日停止使用。新老系统并行3个月。请各级用户在老系统停运前,及时下裁相关报表,新系统仅提供历史个案数据下载,无历史报表下载。

二、访问方式

1、县及县以上本级用户(疾控机构用户)可使用现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vpn访问新系统。

ip地址:http://10.249.1.170:94/portal

2、直报用户(医疗机构用户)通过internet公网访问新系统。 ip地址:http://1.202.129.170:94/portal(电信)

http://111.207.225.135:94/protal(联通)

http://124.127.202.205:94/protal(电信)

三、登录方式

新系统用户登录名称及密码与现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相同。

四、报告内容

自2014年2月1日起,2014年死亡的个案使用新版《死亡医学证明书》(样式见附件)采集数据,只能通过新系统《国家人口死亡

信息登记管理系统》录入,届时,老系统只能录入2013年死亡个案,2014年死亡个案将无法录入老系统。

2014年如果还在使用旧版的纸质《死亡医学证明书》,也需要录入新系统,可以按照新系统的项目把旧版的内容对照过来即可。已经录入旧系统的2014年死亡个案不需要再次录入新系统,将由国家疾控负责导入到新系统。

五、客服电话

如遇到系统登录、使用等问题请拨打电话 010-58900424 或使用系统内的留言系统。

六、业务管理

各级业务管理员可使用现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vpn访问新的权限管理系统,用于管理《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权限,已对现有用户进行了权限初始化工作,请业务管理员进行核实与梳理。

业务管理员登录ip地址:http://10.249.1.170:94/uaams

七、新系统使用重点说明

新版《死亡医学证明书》为达到防伪的目的,设置了较为严格的编码,设置原则是9位组织机构代码(国标)+年份+4位流水号,为防止流水号重复,需要在录入数据前先生成死亡证编号,同时进行组织机构代码关联工作。具体操作说明见附件。

附件:死亡卡编号生成功能使用说明 说明

《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即原《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中死亡卡编号的录入方式依旧为系统自动生成,但改为由使用单位预生成的方式提前将所需的死亡卡编号生成出来,在填报或录入死亡卡时依照事先生成的死亡卡编号进行填写或选择。

规则

9位组织机构代码(国标)+年份+4位流水号

组织结构代码:由国家所提供的各单位登记的机构代码,称为国标; 年份:该死亡卡编号被生成时的年份;

流水号:对应组织机构代码所生成编号的序号。

过程

界面

死亡卡编号生成页面:

机构信息:图中“地区”及“机构名称”为当前登用户在系统中的地区及机构信息; 组织机构信息:图中“组织机构代码(国标)”、“组织机构代码(国标)所在地区”及“组织机构代码(国标名称)”均为已经关联组织机构信息。

*注:

组织机构信息区域如上图无信息显示时说明该单位尚未进行关联,目前无法进行死亡卡编号的生成。

组织机构代码(国标)关联页面:

筛选条件:提供用户对“组织机构代码(国标)”码表中的“组织机构代码(国标)名称”进行模糊查询;关联提示:提示用户该机构是否已经完成关联操作;默认关联链接:当用户在下方查询列表中未找到;机构信息:用户账号在系统中所属的单位信息;组织机构信息:用户所属单位所关联的组织机构(国标)信息;确认关联按钮:确认与相应组织机构信息进行关联。

*注:

1.当用户在下方查询列表中未查询到时,点击该按钮将会将当前用户所属机构的机构信息插入到组织2.用户关联组织机构信息时务必认真仔细,以免关联其他组织机构后为对应单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机构(国标)的编码表中,并与之进行关联,希望用户在使用该功能前请先进行认真查询及确认。

流程

关联及生成步骤

步骤一:通过功能树“报告卡管理—>死亡卡编号生成”进入“死亡卡编号生成” 页面(若该机构已进行过关联则直接按照“步骤五”所示进行生成即可);步骤二:点击“关联”按钮进入组织机构(国标)关联页面;步骤三:通过筛选条件进行查询,找到需要关联的组织机构(国标)信息;步骤四:如果查找到对应信息,点击对应操作中的“关联”按钮即可完成关联,若在组织机构(国标)表中未找到相应信息,则点击筛选条件下方的默认关联链接进行默认关联;

点击默认关联时,系统会根据用户的单位名称进行一次检索,如果存在相应组织机构国标信息会弹出提示信息及确认框,用户可取消默认关联的操作重新查询,或继续进行默认关联。

步骤五:关联完毕后,系统将返回“死亡卡编号生成” 页面,点击“生成”按钮开始生成死亡卡编号;步骤六: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需要生成的编号数量,点击“确定”,每个机构下最多可以预先生成100个死亡卡编号,即某机构下已有30个死亡卡编号则下次只能生成70个; 死亡卡编号使用:

编号使用

步骤一:点击“报告卡管理死亡卡录入”进入死亡卡录入页面;

步骤二:如下图点击“死亡卡编号”文本框后的“选择死亡卡编号”按钮进入死亡卡编号选择页面;

步骤三:在弹出的“死亡卡编号选择”页面中找到对应的编号信息,点击信息后的“确定”按钮即完成死亡卡编号的选择。

*注:死亡卡编号只能在录入时进行选择,死亡卡进行保存之后该死亡卡号将从“编号生成器”中删除,该操作为系统操作不可恢复,请在选择编号时谨慎操作。


已发布

分类

来自